LY0296《诗词格律浅谈》(04)谈律诗和绝句的平仄变格

宜宾市:赵宜生
显示日期2015-12-02;访问次数:476; 电脑端

LY0296《诗词格律浅谈》(04)谈律诗和绝句的平仄变格

        赵宜生

       2015.12.02

 

律诗和绝句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人们习惯称其为正格。但正格有时也是可以改变的,在写诗时,由于内容的需要,这些基本格式有些句的平仄(注意!是有些句而不是所有句),在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可以用仄声,在本该用仄声的地方可以用平声,这是律诗和絕句所允许的,人们就叫这类格式为变格。

常见的变格有三种

.正格的仄仄脚句子,在五言是“平平仄仄”, 在七言是“平平仄仄”, 作诗时如果内容需要,可以分別将其变格为“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仄”, 即是把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对调,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对调。对调后,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不再是不拘平仄,而必须是平声。这种变格句式多用在尾联的出句,即律诗第七句,绝句第三句。举毛泽东的《七律 答友人》为例,此诗正格用的是首句入韵平起式,第七句是变格的句子:

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 正格的平仄脚句子,在五言是“仄平平仄”, 在七言是“仄平平仄”, 变格后分別为“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 即是把五言第四字換成仄声,七言第六字換成仄声。请注意!这种变格有一点必须同时去做,就是五言对句的第三字,七言对句的第五字必须用平声。举白居易的《五律 赋得古原草送別》为例: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不尽, 春风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情。

此诗正格用的是首句不入韵平起式,颔联出句,即第三句用了变格,所以,该联对句,即第四句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吹” 字正是平声字。

. 正格的仄平脚句子,在五言是“平平仄仄平”, 在七言是“仄平平仄仄平”, 变格是将五言第一字換成仄声,成“仄平仄仄平”, 七言第三字換为仄声,成“仄仄平仄仄平”, 然而,变格后的两种句子皆成了孤平(句子中除韵脚外,只剩一个平声字,叫孤平),是不合律句要求的。凡不合律句平仄要求的句子叫拗句,是律诗和绝句所不允许的,孤平是拗句的一种。拗句可以补救,其办法是:前面本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在后面适当位置用平声換去一个仄声以为抵偿,这就是格律中常说的“孤平拗救” 。据此,将变格五言“仄平仄仄平” 第三字換为平声,则成“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合符要求了;同理,变格七言“仄仄平仄仄平” 第五字換为平声后成“仄仄平平仄平”, 也是合符要求的。试看李白的《五律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 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 邻女春寒。

跪进雕胡板, 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 三谢不能

此诗正格用的是首句不入韵仄起式,其首联对句,即第二句,颈联对句,即第六句,都是用的这种变格。

以上是根据笔者当年的读书笔记整理的,如有不当和谬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笔者介绍平仄的变格,主要是为此前未掌握此格律的网友能够更好地欣赏律诗和绝句。说到运用,由于平仄的变格比较复杂,用不好有可能形成病句,所以,不是内容十分需要最好不用,即使必须用,也要仔细弄好,以免出错。         

 

 

 

【作品编辑:郭林生,网页编辑:张文革】

 

编辑:张文革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5-12-02 00:40:10

有些眼花缭乱的感觉……看来写格律诗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呀……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5-12-02 06:16:06

写出一首合乎规范的诗词作品来,不容易。努力学习了,还要勤于实践。佩服券界诗词歌赋作者的勤奋与天赋!

姓名:雨人; 时间:2015-12-02 08:08:13

学习了!!!!!!!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5-12-02 08:24:21

古人的东西,今人学着也费劲啊!慢慢琢磨吧!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5-12-02 09:48:04

努力学习.谢谢!!!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5-12-02 10:06:29

平仄变格难。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5-12-02 15:14:09

学习了,谢谢!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5-12-02 15:27:15

继续学习。谢谢赵老师!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5-12-02 17:11:31

赵老师对诗词韵律研究颇深。赞!!!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5-12-02 19:14:30

谢谢赵老师!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5-12-02 20:18:24

学习了,谢谢。

姓名:章云; 时间:2015-12-02 20:56:48

努力学习.谢谢!!!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5-12-03 21:30:39

继续、努力、学习下去。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