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绿岛的报告》(六)
密林深处访祝嘉
几十年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看过无数个景点。山水自然好看,但只是景致不同罢了,我更钟情于人文景观,因其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唯一性。
一日无事,翻看文昌市区图,“祝嘉故居”几个字映入眼帘。查找旅游图书,对这一景点皆没介绍,我对祝嘉这个人印象模糊,问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只有一名年轻点的保安知道他是一位书法家,在民国时期很著名。
看此故居距住地不远,步行加摩的来到一路口。顺着一中年男子的指示,沿着小道弯曲西行。路旁林木繁密,椰树遮天,我如同踏入原始森林,恐惧感油然而生。

来到故居小院的正门,院门紧闭并反插着,没有游人,也没有管理人员,沿着院子转了一圈,从一坍塌的院墙处钻进院子。
故居位于一自然村落中部,它是一座清末民初典型的海南侨乡民居。前后共四进,前有庭,后带院;东侧为纵向长廊,将厨房、杂物间等一字隔开。各进厢房里,部分家什尚存,只是落满尘土。

祝嘉(1899一1995),一生致力于书法事业,在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两个方面都获得了极高的成就。一九四二年出版的《书学史》令其名声鹊起,有研究者认为,祝老的书法为明代以来第一人。2007年春节前,有文化工作者重新布置了故居的陈设,势图保住先生的遗迹。
解放后,祝老迁到苏州等地居住,其亲属尚住此屋,后分家于旁侧另起新居,近年则纷纷搬至新楼中,因此故居空置已久,外人无人知晓。院墙已破壁,屋瓦已漏光,一代大家身后,故居寂寥若此,令我唏嘘不止。
我不想指责当地文物保管部门的缺位,因为此类情况比较普遍;我也不去埋怨祝家后人的薄情,因为在金钱至上的国度里,一个亡魂价值几何;我更不愿嘲讽那些腰缠亿元的地产商们,因为他们舍不得省下几顿饭钱,为一代文豪修一下房舍。

好在故居冷清,但没有遗憾,因为还有人千里迢迢追寻先生。虽然故居破旧,但先生的圣洁心灵仍存,授业来者甘贫自守。这也许就是我们热爱祝嘉,崇敬祝嘉的理由。
正是:
休闲度假千里外,
浪迹天涯寻祝嘉。
旧居惨淡令吾叹,
庆幸文笔誉中华。
精神不朽存久远,
甘贫自守耐人夸。
忽闻院外椰香来,
南海起潮涌浪花。
【编辑:张文革】

编辑:张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