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绿岛的报告》(十五)
将军之乡谒陈策
文昌,傍海而居,风光秀丽,资源丰富,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将军之乡”。在这一县级市里,就涌现了240多名将军,海军上将陈策就是其中之一,其祖居在当地名气很大。
查看《文昌交通旅游图》,陈第将军祖居位于会文镇沙港村。如坐长途车去造访的话,下了车要走很长一段路,与妻子合计后,决定骑自行车前往。
择一阳光明媚的上午,揣上几个馒头和咸鸭蛋,沿着海边的乡村公路,我们出发了。优雅的骑着自行车,可快可慢,骑累了就停下来,推着车慢慢走,欣赏路两旁的景色,听从自已内心的感受。在遇到美景时可以停下来,拍个照,然后再继续往前走。我俩始终都是在绿树鲜花中穿行,品味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不同于内地的自行车文化。

途经冠南村休息,路旁有一眼水井。妻子拎绳摆桶,兴奋异常,如同找回孩童时的感觉。无奈,多年不干,业务早已生疏。她摆了一阵,桶就是不倒,提不上水来。见状,我俩哈哈大笑。

一路跋涉,沙港村终于到了。按照路标牌的指示,拐下一个坡,来到陈策祖居前。只见矮小的院墙上,一大簇三角梅伸出,欢迎来自北方的“候鸟”。这是一个文昌传统庭院式民居,改建于1920年,原为二进格局,坐西北朝东南,斜坡适度,门前有半月形风水莲塘“太公塘”。莲塘回周砌青色琉璃栏杆,入水口砌石桥,传说:“水归明塘,入小出大”。
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院门,庭院广阔,正屋门厅古色古香,门楣上挂一牌匾,上书“同登寿域”,乃中山先生墨迹,四周布精美木雕。正屋内陈设着图片和部分实物,可了解主人的人生轨迹。

陈策(1893一1949),原名明唐,字筹硕。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1年毕业于广东海军学校,与校友密谋讨袁失败后赴香港。1917年在粤参加护法。1920年任广东航政局长,广东海防司令。陈炯明叛变,护送孙中山登上永丰舰,组织击退敌舰。1923年任江防舰队司令。1928年后任海军学校校长,海军虎门要塞司令,海军部次长(海军中将)。 抗日战争爆发,陈策将军组织巨炮重创敌舰“廿丸”号。1938年任驻港军事代表,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港澳总支部委员身份,组织海外抗日工作,领导保卫香港之战。抗日胜利后,任广州市长,后因疾病辞去市长职。1949年8月30日病逝,葬于广州市郊海军坟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评价陈策“义气盟军重,忠诚国父知”。

全程骑行近40公里,拜谒了一位战功显赫的老将军,了却了一份心愿,又锻炼了身体和意志,收获满满。
正是:
三角梅开祖居前,
太公池塘水甘甜。
辛亥革命讨逆贼,
抗击日寇斗敌顽。
忠诚国父最先知,
义气盟军重于山。
可惜身先驾鹤去,
后生拜谒泪满衫。
【编辑:张文革】

编辑:张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