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SY0344骊山之行赋
张凌雁
2016.01.29
骊山之行赋
骊山乃秦岭之余脉,状似骏马而名焉。戊子之春,丽日之天,自诩“文化狂人”之夫子,约余同登骊山,余喜不自胜,欣然诺愿。于是乎,驱车骊山之下,徜徉清池之畔。但见:野花竞艳乎巉岩,雀鸟争鸣乎树间,游客留影乎青坪,野凫戏水乎微澜。近而视之,桃红柳绿;远而望之,春意盎然。沿其便道,拾阶攀援,至晚照亭,坐而侃谈。
夫子幼承家训,熟读经卷。余钦其学识之宏博,见解之深远。问曰:“若论嵯峨,骊山莫若太白;若说绵长,骊山不及终南;若比险峻,骊山远逊华山。然历代帝王趋之若鹜,何也?”夫子乃曰:“景以人文而名,人文因景而显。周秦汉唐诸朝,京畿之地,温泉之乡,锦绣之谷,游乐便捷耳。”问曰:“何以见得,请道其详?”
夫子曰:“骊山古老,域内鲜见;骊山传奇,神州奇罕。传说闻名遐迩,遗迹随即可见。女娲故事,古今流传。远古洪荒,天地混沌。工共怒而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日月移位,洪水泛滥。天下黎民,罹临劫难。女娲取乎东海之水,炼以昆仑之石,灭地之火,补天之陷。拯救苍生,功莫大焉!”
君不见,山巅之烽火台,乃周王室衰落之遗迹!遥想昔年,幽王无心理政,恣意酒色为乐,失信乎诸侯,葬身于犬戎,遗笑乎天下,开昏君之先河矣。
君不见,山脚下,始皇陵,耸天际,遏云层。犹若累累白骨堆就,犹闻孟姜女之泣声。试承想,赫赫大秦帝国,积七世之余威,历百年之征战,成大业于一统!谁承想,十五载秋冬,烟消灰散,瓦解土崩,悲哉痛哉,如此短命!深究其因,不外乎穷奢极欲,暴敛横征,逆天而行!建陵寝,筑阿房,修长城,民膏尽,毁民生。只图独夫享乐,罔顾天下生灵,如此非人施政,庶民焉能安生?不以民为邦本,岂能本固邦宁?历史车轮滚滚,碾碎痴人迷梦。
风物依旧,时空千年。春寒赐浴,三千宠爱一身;唐皇多情,帝妃旷世绝恋。霓裳曲尽,开元盛世成追忆;不再早朝,皆因夜夜承欢。歌舞乍尽,渔阳鼓喧。唐王朝,趋衰落,谁之罪?孰之错?
若夫骊山者,真乃神灵之山,向善之山,惩恶之山。诸多帝王故事,堪谓资政宝鉴。登斯山也,有感于先哲“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之箴言,于是乎思而叹焉:古往今来,亲民者取天下,安民者享天下,利民者久天下,损民者亡天下。“载舟覆舟”“鱼水存亡”之喻,妇孺皆知,然而历代诸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得无异乎?其更替如环之无端,无所穷尽,何也?享乐也,奢侈也,腐败也,不自知也。一言以蔽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夕阳西下,红霞若锦,疑似烽火西来。遂与夫子收拾行囊,相视而笑,下山而归焉。
古风·秦巴腹地华阳镇采风
张凌雁
乙未春月秦巴行,艺人采风别有情。
大巴徐行阳关道,厢内清歌笑语浓。
喜闻旅德叙往事,间插荤段遣游兴。
窗外青山绿如翠,道旁油菜黄若橙。
鸟鸣耳畔心扉荡,花入眼眸神智清。
但见朱鹮翩翩起,胜似惊鸿凌空形。
熊猫食竹多憨态,频按快门摄尊荣。
金猴腾挪林里敏,羚牛懒卧树下横。
秦岭南麓生态美,国宝四绝见行踪。
书画献艺笔会尽,萧萧风雨送归程。
作者简介:
张凌雁, 1957年出生,大学文化,曾经先后在报刊杂志社担任编辑记者十年。参与撰写或编辑出版各类书籍21种,现任《门券博览》杂志副总编,是陕西省作协会员、中国电力诗词学会、陕西诗词学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陕西分会副会长。发表诗词曲赋百余首,散见于《闪电集》《陕西诗词界》《陕西散曲选》《陕西诗词》《中华辞赋》等刊物;著有散文集《雁翔曲》诗词曲赋集《飞鸿曲》,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通联:西安市环城东路43号电力公司家属院内4142报箱
邮编:710048 电 话:(029)87438481 ;15902951363
电子邮箱:lingyan1957@163.com QQ 631184815


【作品编辑:郭林生,网页编辑:张文革】

编辑:张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