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组集铸传奇 再展宏图共努力
陈明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岁月无声,步履匆匆,乙未羊年已经从身边悄悄溜走;物换星移,风尘仆仆,丙申猴年又开始拥抱我们新的一天。回顾过去的一年,有许多话想说,但鉴于各种杂事缠身,心总是静不下来,总也找不出个头绪来,那就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吧。
一. 俯首回顾,妙手组集铸传奇
1. 数字展现的事实
有心计的朋友可以看到,自2009年8月4日网站推出蔡宝呈老师用电脑制作的第一部门券展集开始,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为止,在过去的六年零四个多月的时间里,网站总共推出各种类别、类型的门券展集629部,平均每年见网作品一百部左右! 尤其是自2015年10月下旬开始至2016年1月上旬两个月的时间里,天天都有新作品推出。也就是说,2015年全年共见网券集146部,这些数字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喜欢用电脑制作券集的朋友越来越多,令人万分感叹。
看到今天门券展集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不能不提在券研网上,带头实践用电脑制作门券展集、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蔡宝呈老师。他连续摸索用多种创意形式,选取多种表现主题,共编创了52部门券电子展集,其行动也为更多的朋友参与学习电脑制作券集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与之同时,陕西的张景生、山东的都兴水、山西的周新娥和张宝贵、江西的彭安荣等老师紧跟其后贵在参与,也都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电子展集。六年过去了,现在参与用电脑制作券集的朋友已经遍布券界各方。
遗憾的是处于身体的原因,近几年蔡老师已经淡出大家的视线,限于千山万水的阻隔,至今未曾谋面和当面问候。但要告诉蔡老师的是:我们真的好想你,如果条件允许,请常回“家”看看。在这里再次衷心祝您心情舒畅、福寿康宁!
2. 门券展集作品的编创水平保持高水准
经过六年多不懈努力,令人可喜的是,券研网推出的门券展集始终在追求高档水平。过去的一年,从代表券界三十年来门券展览最高水平的“宜宾全国旅游门券收藏邀请展”上,我们欣慰地看到,超过半数的作品都是来自券研网的选拔和举荐,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地说,这些全新的作品,完全可以代表当今门券展集制作的高档水平,许多作品具有引领水准。
特别想说说北京的宋振清老师,耄耋之年童心未泯,八十多岁依然孜孜不倦地独立设计彩色券集作品,我们所见北京门券沙龙的集体作品,基本都是出自宋老师之手,怎不令人肃然起敬。我们祝福宋老师老有所乐,让门券收藏爱好更加充实您的幸福生活!
同时,我也借此机会,代表网站向六年来所有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不舍不弃、孜孜追求参与探讨、编创、实践用电脑制作门券展集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礼!感谢你们为门券收藏文化事业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3. 文稿券集形成气候
随着彩色券集逐步深入人心,许多网络文稿的展示方式也在向券集版面的表现形式靠近,尤其是以都兴水老师为突出代表的作者们,经过潜移默化的实践,推出了门券展集的新类别 —— 文稿券集。《券说中华名人》系列文稿券集作品,构思独具匠心,内容韵味无穷,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展示风格。这种全新风格的文稿作品,到去年底已经推出七十部,广大朋友赞不绝口、拍手叫好。鉴于该系列作品主题鲜明、亮点频现,深受大众喜爱,作者意愿将马不停蹄,继续完善这个系列作品的内容。而这个计划规模非常宏伟庞大,可能要涉及八百多个历史人物,需要持续很多年,大有占据券集作品的半壁江山之势。我想说的是,请都老师放松心情、掌握节奏慢慢来,祝福都老师的夙愿能够完成!
4. 一页券集拔地而起
过去的一年,在门券展集的制作领域,还有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券集内容的表现形式不仅仅限于几个成熟的展示类别。除了文稿券集外,保定王建副站长借助集邮展览一页邮集的启发,推出了一部名为《天下第一错字》的一页券集。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就激发出不少券友的雅兴。尤其是北京的马明言老师一马当先,一口气推出19部一页作品,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变幻无穷,浏览者无不连连夸口。
提示一下,一页券集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制作,成功率也高,效果也不错。但是真正高水平的一页券集也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完成的,其中有许多具体内容的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再检验,这里就不一一展开讨论了。
5. 传统类作品后继有人
几十年来,随着券集制作的发展,人们的视线愈加倾向专题制作,而最初原始形态的传统制作大有被淘汰的趋势。笔者曾不止一次呼吁,一定要重视传统作品的制作,尤其是用传统方式展示珍稀门券,制作方式简单,展示效果极佳。在衡阳第十八届全国门券收藏展览会上,上海郭效文老师一部名为《奇洞巧夺天工,门券名震界内》的一框传统作品,绝对震撼展场,无数券友有机会亲眼目睹到了号称门券收藏的一组顶级藏品 —— 庚桑洞和善卷洞门券,到场者大开眼界直呼过瘾,从而也大大提升了该届展览的档次。
其实,传统类制作不一定就是珍稀门券的专利展示方式,而普通门券同样也可以用传统方式制作展示。新疆八十岁的张国栋老师,人老心不老,对券集制作依然跃跃欲试,一直寻求尝试展示自己手中新疆的有关景区、景点的门券素材。他经过几个试制回合,通过原生态的纯真创意,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配以简洁形象的背景装饰,重点展示诸多新疆景区、景点的相关门券素材。截止目前为止,他连续编制了二十部传统展集,从而达到利用门券宣传自己家乡大地上富有特色景点的目的,其纯真而用心良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 极目迥望,再展宏图共努力
新的一年要做什么,网站有明确的计划和方案,在这里不再去重复。卖什么吆喝什么,我想还是针对券集编创制作的要领再谈些个人看法,有不妥之处,也请大家批评指正。
1. 正确认识券集作品
笔者曾反复强调“门券作品就是通过编组门券展集讲故事的作品,它不是美术作品,更不是电脑设计技术成果。它第一任务是要用门券和文字的素材组合,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性和知识性,其次才是它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在辅导券集制作方面,我想说的是,经过这几年大家的共同努力与大胆开拓,彩色券集已经深入人心,得到广大朋友们的认可。那么如何将彩色作品做的更加相得益彰恰如人意,仍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实践比对的。都知道彩色作品的创意和制作是无法规范统一标准的,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一人一个思路,一人一个嗜好,多么好的作品,也会裹贬不一的,这是很正常的视觉艺术欣赏哲理。笔者强调的是,无论你如何千方百计地去构思装饰版面,门券的主角地位不能动摇,一切都要在突出主角的前提下,再去构思色彩浓淡相融、图文交相映辉的烘托方案。
2. 准确把握券集制作的理论认识
说到这里,笔者还是要明确一下:尽管爱美之心无法阻挡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念,但探索彩色券集作品的制作是个人追求。从来没有哪个组织哪个人要求券集作品必须要配彩色底图。彩色作品是广大券集作者追求艺术的产物,而保持贴片的原始底色也不一定落伍。坦白地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券集制作的主攻方向不是版面装饰,而是作品的主题创意和门券素材的质量水平。
3. 提高券集作者的动手能力
截止目前看,大部分作者都能够基本掌握券集编创的要领,但是只是还有部分作者在学习制作软件方面,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把控,所以在新的一年,继续辅导培养个人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依然还是重点。尽管笔者自己的能力有限,水平也不高,但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想让每一位乐意学习用电脑制作券集的朋友,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编创券集的脑力能量,极大提高自己的独立动手能力,都能成为券集制作的高手。
总之,编组券集是门券收藏爱好者的最高追求境界,自然规律告诉我们,在门券展集创作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进途中不失方向,我们永远瞄着“最好”,实际制作脚踏实地,我们力争做得更好。仅此而已。
三. 尾声
一部优秀的券集作品,绝非一日成就,它渗透着作者无数艰辛的付出,时间的消磨,精神的渴望,文化的提升,艺术的追求 ……
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团结一心,甩开臂膀,大步前进,向着券集编创的更高水准,再展宏图,共同努力!

陈明新老师在山西第六届券交节期间讲解电脑制作门券展集知识(张宝贵/摄)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