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五月的第一个“ 五 ”日,古代时“ 五 ”与“ 午 ”同音可以通用,故叫“ 端午 ”,这里的“ 端 ”字当“ 初 ”字讲。“ 端午 ”又叫“ 重午 ”,因为我们国家农历以“ 地支 ”纪月,正月为“ 寅月 ”,二月为“ 卯月 ”,三月为“ 辰月 ”,四月为“ 巳月 ”,五月则为“ 午月 ”,“ 午月 ”与“ 五日 ”相重,故端午又叫“ 重午 ”或“ 重五 ”。另外,“ 午时 ”又是十二时辰之一,就是中午十一时至十三时,古人称为“ 阳辰 ”,因此“ 端午 ”又可称为“ 端阳 ”。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责编: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