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国保(90)【山西太原】—永祚寺、崇善寺大殿

江苏无锡:骆志方
显示日期2016-02-27;访问次数:534; 电脑端

1.jpg

 

    太原人叫永祚寺为“双塔寺”,绵延汾河,巍耸宝塔,当年太原设计的市徽就有这两塔的影子,是太原城的有形标志。双塔下就是双塔烈士陵园,规模大、等级高,是龙城的“八宝山”。在太原站以南的通往列车上,都可以凭窗眺望到这个东山宝物。
    雪后乍晴,太原换了一个清爽的姿态,忽然有了重访双塔寺的动念。这个小时候老去的地方,一晃整整30年没去了,那时公交不直通寺院,需要走一大截路,双塔两塔都能上,其中一塔还重度偏斜,寺院里的牡丹“魏紫姚黄”开得肆放,天还没有雾霾,流云清拂双塔……这一切都成了美好印象。

2.jpg

3.jpg

    双塔寺在东山郝庄的缓坡上,坐南朝北,所以拍很多建筑都是逆光。其创建于明万历年间,明代遗存有双塔、无梁殿,以及活的明代遗产-丁香和牡丹“紫霞仙”。
    无量殿在第三进院的礼佛院里,是寺院的大雄宝殿,重檐楼阁式,面阔五间,立柱、飞檐、斗拱、雀替、垂花柱及雕饰,全部由青砖完成。和峨眉山万年寺、五台山显通寺、南京灵谷寺、苏州开元寺等等,都是明代优秀的无梁建筑。

4.jpg

5.jpg

    无梁殿后面偏东南就是塔院,由西向东,文宣塔、过殿、文峰塔和后殿,一字排开。泉州开元寺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而永祚寺双塔则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砖塔。两塔虽为高度比肩的兄弟,但建造年代、样式和功能迥异。曾几何时还能看见解放太原时给双塔的累累创痕,现在已修复的光鲜夺目,蓝天下静伫无语,冬阳披照,古意盎然。

    文峰塔是寺院最早的塔建筑,建于明万历27年 (1599年),它是一个提振文风的风水塔,高54.8米,13层八角形,砖石结构。现在已经封闭不让上。塔的外形直上直下,收分不明显。

6.jpg

7.jpg

8.jpg  

    两塔之间相隔60米,但中间夹以卷棚式过殿,这种塔塔之间的建筑形式是不多见的。西边的文宣塔是9年后,既万历36年(1608年)五台山妙峰和尚所建的舍利塔,是佛教建筑。万历的母后李氏笃信佛教,拜妙峰为师,此塔的最大捐资人就是李太后,故名宣文塔。
    宣文塔依旧是13层八角形,高54.7米,檐下是眼花缭乱的仿木斗拱,塔檐则用宝蓝色琉璃剪边,这与文峰塔的素色剪边是不同的。此塔没有塔基,外观收分明显,有着内张外扩的弧度美感。内设砖梯,旋转登塔,可眺望着西边2500岁的大晋阳。

9.jpg

10.jpg

    今年的马片门票:

 照片 074.jpg


    崇善寺始建于唐,明洪武16年(1383年)朱元璋嫡出三子晋恭王朱棡为其母马皇后荐福,将一座小庙扩建成了大庙,历时8年竣工,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这规模远胜于今天的曲阜孔府、中岳庙、岱庙等这些庞大建筑群。崇善寺不仅是一座寺院,而且是朱家藩王的一座家庙,这在中国佛教寺院的修建中是罕见的。

    不幸的是,清同治3年(1864年)的一场隆重的大火,将6座大殿中的5座悉数焚毁。幸存下来的只有大悲殿和钟、鼓亭等附属建筑了,他们属原寺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1881年张之洞在废墟上建造了文庙。今天的崇善寺只是原建面积的四十分之一了,辉煌不再。

13.jpg

14.jpg

     大悲殿虽然在明成化和清嘉庆年间进行过修葺,但都是小修,大至梁架,小至门窗都未更换,基本上还是明代初建时的原物。其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剪边,为明代最完整、最标准的木构建筑。殿内明敞,梁、枋、天花板敷以彩绘,富丽典雅。

    在崇善寺里还有其他的明代遗物,如门口洪武24年铸造的铁狮一对,钟亭正统14年铸造的大钟,东南钟楼正德元年铸造的万斤铁钟,大悲殿里有天顺4年的铜钵和3尊洪武年的泥塑贴金菩萨,他们都构成了崇善寺600多岁的历史。

15.jpg

16.jpg

     须弥座上的这3尊泥塑,体态华美精致,衣带流淌、法相庄严,在威严大殿中,摄人心魄给以震撼。正中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左为普贤,右为文殊,立像均高8.5米。它们金箔覆身,在岁月的消蚀中,虽然有点黯然,但依旧金光闪熠。
    尤其是文殊立像,相轮上的手每个托着一个金钵,每个金钵中都端坐着一位释迦佛,做工细腻复杂,繁工不蔓,一丝不苟。古人对物是抱着虔诚的心态,在精心和静心中刻画历史。

17.jpg

18.jpg

19.jpg

    在拍照时,甲和尚说不能拍,我说,我拍后是放在电脑里的,每当打开一看,佛在眼前,禅在心中,这有什么不妥。在拍匾额时,乙和尚又说,拍这有什么用,我说,你的没用就是我的有用,你的有用就是我的没用。丙和尚接话说,嗯,比较哲学。
    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门口的丐帮和卦帮明显少了。丐帮中还依旧有那3张熟面孔,我出来时,其中一个朝我抖落着破茶缸,里面的钢镚哗哗乱响。老朋友,过年好啊,这是我给他的问候。他一看我,茶缸也不抖了,转向他人。

    崇善寺依旧是崇善寺,里面的和尚有几个面孔似乎换了。佛香青烟袅袅飞行,过程不止是等待、释放,也是在消磨,一如人生的动态。烧香、溜达、拍照、撤人,也是我每回去崇善寺的节奏。

20.jpg

21.jpg

    以往和今年的门票:

14-太原崇善寺-1.JPEG

14-太原崇善寺-2.JPEG

14-太原崇善寺-3.JPEG





【编辑: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

姓名:伍勇; 时间:2016-02-27 05:42:34

谢谢介绍,可惜塔内全是游客刻画的痕迹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6-02-27 06:31:49

历经沧桑 丰姿不减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6-02-27 06:47:31

专业的介绍。邮资门票很漂亮,早期门票很难得。谢谢骆老师!

姓名:刘天视; 时间:2016-02-27 06:48:45

山西人杰地灵,遍地国宝,。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6-02-27 07:45:47

文章内容很有哲理,尤其是与僧人的激辩,更是用佛理回答,凸显了作者的学识渊博及机智。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6-02-27 08:02:23

图文并茂,介绍详细,谢谢!!!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6-02-27 08:59:27

去年去太原游过、太原旅游标志!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6-02-27 09:24:00

谢谢介绍!

姓名:雨人; 时间:2016-02-27 09:36:04

详细的介绍,图文俱佳!!!!!!!!!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02-27 10:30:11

介绍详细,谢谢!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6-02-27 11:05:37

新年又读到骆老师的大作,受益匪浅!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6-02-27 17:17:46

游记有意思!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6-02-27 17:59:55

谢谢介绍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6-02-27 18:20:00

拜读了,谢谢骆老师介绍!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6-02-27 20:48:50

图文并茂,谢谢详细介绍,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02-27 20:56:49

尽管两处景点都很熟悉,但读起来更有收获。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6-02-27 21:31:08

介绍的很详细,我仔细阅读,既当去过一样,骆老师是当然的导游。谢谢啦!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6-02-27 22:21:46

文章诙谐,介绍详尽,赞!

姓名:王敬芬; 时间:2016-02-28 08:53:04

又见国保,谢谢骆老师介绍!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6-02-28 11:01:02

扎实的古建功底,专业的拍摄角度,幽默诙谐的点评,总能给人以不同凡响的感悟!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6-02-28 19:05:39

谢谢骆老师介绍!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6-02-29 15:49:44

谢谢介绍!谢谢骆老师!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