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之名源于“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张掖在“河西四郡”中有“金张掖”之谓称,汉帝国“断匈奴之臂,悍汉朝之臂腋”之意,足见张掖在祁山黑水间的地位。历来有汉、回鹘、党项、蒙、藏等多民族在此交互贯通,文化积淀肥厚而丰满。
张掖的丹霞山貌是其第一自然遗产,而大佛寺则拔人文景观头筹。大佛寺坐东朝西,中轴线有牌坊、大殿、搬迁过来的张掖文庙的大成殿和土塔。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是崇宗李乾顺为母后梁氏祈福而建,完工于西夏贞观3年(1103年)。大佛殿面阔九间,进深七间,2层3檐歇山顶,气势超拔。
门前有“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楹联,门板绘有蹁跹凤凰,外墙装饰有4块描金6平方米的砖雕,左是“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入三摩地”、“袛园演法”,华致细腻,无与伦比。
进入殿内,一巨型佛安然侧卧于佛坛上,两边弟子肃然侍立。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像。卧佛双目微启,鼻梁高挺,单手枕与右颊,似若梦若醒状态。卧佛后有十大弟子群像,整个大殿内有彩绘泥塑30多个,皆为西夏遗物。弥久恒远,光彩不减。
卧佛是用木质扎笼法而制,空间分段后,开始敷泥绘金,内腔巨大,置百人尚不显逼仄。里面曾贮藏有石碑、铜佛、铜境、铜壶、佛经、铅牌等旧时遗物。
此为张掖文庙的大成殿,后搬迁到大佛寺万圣殿旧址上,现在是佛教艺术陈列厅。
寺后是33米高的土塔,为张掖“金木水火土”五行塔之一,覆钵喇嘛塔状,台座2层4面各建一小塔,形成8座小塔环绕1座大塔的格局。
张掖山西会馆和大佛寺连体,但要单独售票,大佛寺坐东朝西,会馆坐西朝东,等于2个景点屁股对屁股。山西会馆始建于清雍正2年(1724年)。中轴线上分布着大门(背后是倒座戏台)、南北厢房、牌坊、钟鼓楼、大殿等。是晋商奉神明,立商约,叙乡谊,看大戏的场所,也是我去过的第8个晋商会馆。
会馆的标配是尊奉关公,因为晋商崇尚信义。大殿里关爷端坐神台,手捧《春秋》,专心致志。山西会馆能进入国保,得益于它的格局完整和砖木石3雕的精致。虽为清代货,但绝对不失华丽,处处彰显晋商财力和审美。
景区大姐给的2种旧票
现在41元的新票
小导游给的导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