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的历史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之所以能够认识、了解那漆黑的天空,全赖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给我们留下的点点星光。我们有时可以仰望高空闪烁的星光,有时却需要低下头来在山野中,在草丛中寻找流星划过的痕迹。
丙申年的春天,杏花怒放的时节,在一位农民摄影家周万萍的引领下,我再一次和朋友攀爬燕山北麓起伏的崇山峻岭上的古长城,去认识被称为地球上的一段奇迹,那片不同凡响的星光。
这是刚刚进入春天的时节,浅浅的草地远处望去,刚刚透出绿色,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感觉。
明代古长城已经颓败,古长城到处显露着残破、荒凉、悲戚、沧桑。
半人高的去年的枯黄的蒿草在碎石、断砖的空隙中钻出来。长着霉苔,蒙着灰土,青中带黯的断砖在乱草丛中挣扎着抬起头来,望着来人,张着嘴,似乎想向你诉说:那一日,那一事,那一人,那火,那血,那泪,……
明代修建的长城,但是在几百年的明清时期,长城并没有真正派上用场。到了1933年,在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长城抗战以其激烈、英勇,顽强演绎了中国军人的悲壮篇章,可歌可泣,万古流芳。在古北口长城中的一段墙壁上依然清晰地留着当年累累弹痕,三百多名中国军人长眠在长城脚下。
我驻足而视,似乎每一块碎砖里都藏着很多故事,我想听。
古诗“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舞榭歌台吗,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道寄奴。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是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怀古抒情。,“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则是现实感。全诗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在艺术家的眼里常常把把时代与现实做反差对比,创造出悲剧的形式。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戏剧人物的典型,都是悲剧性的赞扬和批判。
悲剧产生崇高的美感。破落的古长城是建筑的悲剧,他的美感是残破之美,有的人不欣赏,唯我欣赏。我蹲下身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一块块青砖,和他们交流心灵的语言与情感。有人说万物都有情感,我要传达爱给古长城的情感是敬仰,是尊重,是缅怀,是惋惜,是同情……
长城怀古,今天的古长城,墙内墙外盛开着灿烂的杏花,古长城似乎也已经苏醒,望着杏花微微的笑。……
照片摘自承德知青网
【编辑:王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