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拳术,分为两大派别:一叫“外家派”重形美,发源在少林寺,称为“少林拳”;一叫“内家派”,重内修,发源在武当山,称为“武当拳”。关于武当拳,还有个传说哩!
北宋时,武当山上,狮子老虎多,草寇强人多。道士们常常受害,提心吊胆过日子。
有个上白岁的老道士,名叫张三丰,很想找一个对付强人,猛兽,防身护庙的办法,好让道士们安心修炼。可是想了很久很久,也没想出门路来。
一天张三丰坐在院里休息,忽见桂花树上闪着两道光圈,一道白,一道花,闪闪烁烁,美极了。细看时,原来是白蛇和喜鹊在嘻戏僚斗。白蛇缠在树上,头伸出去一大截,摇来摆去,两眼发着亮光,虽然悄无声息,却气势如龙,使人感觉到它的无比力量;喜鹊站在不远的树枝上,倾着身子,注视那条蛇,想拢去,又怕拢去;张嘴要啄,又不敢啄,只是扑楞楞扇动着一双美丽的翅膀,那姿态很象欲飞的凤凰。龙凤相嘻,各显奇姿,均逞妙态,静防动,柔治刚,有来有往,变化无穷,到底谁也把谁没办法。张三丰越看越入迷,忽听白蛇和喜鹊同时叫到:“来呀!来呀!”腾空跑远了。
张三丰很奇怪,飞步去追赶,追啊追,赶啊赶,不觉追到深山里,只见山是黄金铸的,树是白玉雕的,河里流着玉液琼浆,山上跑着金牛金马。有一位白发老人正在河边打拳,那白蛇和喜鹊一下子飞到了他的怀里,变成了他黄袍上的锦绣龙凤。原来,他是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打拳的姿势,和龙凤相戏的姿势很相象,静如泰山,柔如春柳,担却柔中有刚,静中有动,含而不露,千变万化,越看越觉得有功夫,有力量,能劈山倒海,擒龙伏虎。
张三丰上前求教,太乙真人很高兴,告诉他说这种拳,是他八百年前,参照华陀的“五擒之戏”创造的,名叫“武当山太乙五行拳”能强身保健,避除百病,延年增寿,防敌护身。希望张三丰好好学,好好练。
张三丰点头答应,立刻练起拳来,一套又一套,终于学会了,才醒了转来,原来是做了个梦。
张三丰从此便天天教道士学拳,自己也是拳不离手,直练得寒冬不知冷,炎夏不知热,渐渐练得霜发银须变黑,脸上的皱纹没有了,还长出了一口新牙齿;能够驯服狮子,老虎,真的返老还童了。后来武当拳越传越远,学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成了一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