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券藏人的文化情结
——十年抒怀
子玉 杨帆
金石之爱,书画之赏,陶瓷之藏,数千年文化长河,波浪滚滚,万世不歇。
至二十世纪,驿路研究,走红邮票。当世界第五产业——旅游业逐渐兴起的时候,伴随旅游门票的使用衍生了门票收藏。中国门票收藏集群活动开展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候,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的收藏人融入了浩浩荡荡的收藏行列。
个人情趣,从来不能与社会分离。一切收藏都是历史文化结晶的闪光。无论收藏人的文化程度、文化意识如何;无论收藏人把经济目的放在怎样的高度,收藏注定不能与文化割裂。不同的收藏人之间的差别,表现在文化方面,也表现在经济方面。或者兼顾,或者有轻有重,这是中国券藏界的现状。
承德市的券藏人十年的成长、发展始终以“弘扬历史文化,守护精神家园”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为宗旨,这一思想成为凝聚全体会员精神动力。“坚持四走进”(让收藏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营房,走进工厂)形成活动的制度,禁止内部有买卖形成自觉的行为。
是约束,也是修身,不能适应者,离群而去,适应者得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收获,享受了知识面扩展,跨界持续学习的乐趣;朋友间的合作、互助,和谐,更让人感受到超然世俗的活力。
在纪念建会十年的时候,我们以纪念册的形式回顾和展望,让纪念册融入社会、文化多层面的内容。和画家、书法家联手,创作一部展现避暑山庄文化的画卷,以张子玉、李哲为首,集群体智慧的纪念册就这样诞生了。
康熙三十六景,乾隆三十六景是清代王朝最大的陪都避暑山庄主要建筑和观赏景点,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典园冶文化的精华。清代的画家曾经以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有过描画。但是那些绘画重点在表现意境,浪漫多于写实。
早年毕业于鲁迅美院的国家一级美术师李哲先生,创造了以钢笔线描七十二景的绘画,逼真写实。得知承德市首藏朋友十年纪念活动,热情助力,不辞辛苦,深入避暑山庄,充实画作,多幅作品完成于戴月楼头或鸡鸣时刻。
书法家王玉鹏先生、于长泅先生应约多次书写,多次变换内容,乐于奉献,为人胜于为己。
就连到了印刷厂,第一次遇到如此设计,如此形式的编辑人员,工作人员等也打破常规,表现出奉献助力的精神。
大家都知道,书画家的作品是按照平尺作价出售的,这本纪念册,或者说是画册里面所有的书画作品,都是无偿奉献。
大概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明的力量!
也说明了承德券藏人十年不讲买卖,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塑造的精神形象得到了文化艺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尊重和支持。
因为策划耗神,因为物力维艰,印制数量极为有限,十年庆典大会上,每个会员只拿到一本纪念册。有人问到,多少钱一本,很多人异口同声的说:“无价 ”。无价是夸张,是笑谈,但是说明会员们深知这本纪念册的文化含量,心血重量。当时全体会员约定:谁也不能外卖,只作个人收藏。
文化情结与受教育程度有关,但不是绝对因素。高学历不一定就有高文化,做文化工作的人文化意识不一定都很强。所谓 “文化”两字中,“文’本义是各色交错的文(纹)理。引申义有:语言文字的符号文物典籍,礼乐制度;人文修养;美善德行之义。“化”本义为变、改易、生成、造化。事物形态、性质的改变,引申为教行迁善义。“文”与“化”并联使用,内蕴更宽广,有文明、人化、人类化的含义。英国文化学家泰勒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的整体。汉语体系主要是“以文教化”。
十年来承德券藏人探索门票“以文教化”的功能和作用,已经把个人的藏品得失放在了第二位,所以没有特别关注大型交流、交换活动。十年里在承德市的小领域里探索如何让门票在纯文化领域占有明确的位置。也许这样的探索非主流之路,但是三十多人的队伍已经形成共识。
十年来,小小的门票收藏和重量级收藏一样在收藏界、在社会得到认可。在承德市的文化遗产节、旅游文化节等多项大型活动中,成为一束艳丽的花朵。
多位承德市原市委书记,原市长,副市长,文联主席,著名学者、作家、艺术家等许多专家、学者对门票收藏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承德市收藏家协会会长杜江先生多次称赞“有为有位”,以门票收藏专业委员会为承德市收藏协会的骄傲。彰无忌副市长赞扬:有品位的玩儿,却让小门票做出大文章,以崭新的形式为历史文化名城添加光彩!
十年的纪念,特别怀念已经故去的著名学者,全国人大代表关阔老先生为门券收藏展而专门撰写序言;特别感谢李哲先生,用多少个日夜,放下手里正忙着的画作,为收藏协会画出几十幅避暑山庄线描画。其画技精湛,画法独特,增加了纪念册的收藏分量!书法家王玉鹏为纪念册书写封面、为门券书写董必武游避暑山庄诗、为首发式篆刻纪念章;著名书法家、收藏家于长泅为纪念册题写“券缘”;篆刻家、青铜器收藏家于飞为纪念册篆刻“文化遗产”章;特别感谢张子玉的精心策划和辛劳奔波;特别感谢收藏家协会领导杜江、卢久友给予的支持帮助,还有门券票证全体会员的快速呼应和实心支持。
十年纪念,我要为中国、北京收藏文化界的领导、专家、学者、朋友;各种收藏刊物,门券研究网;特别是康立群先生,王建池、李俊先生给予承德人的关心、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
十年的纪念,我要为上面提到和没有提到的有文化共识的的所有人致敬、致谢!
本文后附:
1、 全部承德券藏人的纪念卡,把避暑山庄部分真实景观呈现给读者。
2、 纪念册前言《耕耘,收获奉献的十年》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