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启超故居是我去过的第700个国保。在国保名录中,梁启超的故居有2处,一个在广东新会,另一则在天津。天津的故居在民族路,这片原为意大利租界,和马可波罗广场同属一个范畴。梁启超是近代思想、政治、教育、史学、文学、书法等集大成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开中国改良、共和之风气,论功不在孙黄后。他用“善变”和“多变”,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现代人格的优秀版本。
1912年辛亥后,与梁启超有过节的袁世凯,向已流亡日本14年的梁启超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同扶宗邦”,1914年这位维新斗士在天津下港,1915年为躲避北京诡谲多变的政治气候,定居天津。故居分2部分,均为意式风格的洋楼。





东面的为梁启超自己设计的2层小楼,建于1915年,外表为奶白色,呈不规则多边形,为家眷所居住。
西边的小楼为由意大利建筑师所设计,浅灰色,依旧为2层,建于1924年,是梁启超“饮冰室”,3个半圆形连续拱券门洞作为主要大门,楼前设有花坛甬道。里面有书房、卧室和会客厅。“饮冰”一词源于老庄“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吾其内热乎。”梁启超后期著述均完成于此。





袁世凯预备称帝时,“举国沉沉、悉含鬼气”,与他的政体进化论背道而驰,继而加入讨袁,他的学生蔡锷也多次来津,与其商讨反袁护国。
1925年梁启超应聘为清华国学院研究院导师,离开了天津,结果到北京的1年后,他有便血疾患,协和医院的乌龙割肾事件,无疑给他雪上加霜。风雪蔽天,生人道尽,1929年梁启超病歿,葬于北京西山。而天津的旧宅后来也被卖掉,补贴生活。
现在故居已变成梁启超纪念馆,他曾经的梦想与追道,都化成了寂静,院里有一尊铜像,先生坐在藤椅上,低头静思。从维新到共和,这条路一直很漫长。他的学术和思想遗产,至今有着影响,他是近代历史不可或缺的伟岸人物。





========================================================================================================

天后宫在熙熙攘攘的古文化街上,它是供奉“海神”妈祖的地方,天津靠海,这类祭祀性建筑物不会少。天后宫始建于元泰定年间,在天津还有一处国保“天妃宫遗址”,它也是妈祖庙,建造年代还早于天后宫30多年,可惜地表建构不存,只残存遗迹了。




天后宫坐西朝东,中轴线有山门、牌坊、前殿和大殿,南北两面有钟鼓楼、配殿等建筑,现存的建筑都是明清及国朝重新修葺的。大殿年代最早,建于明代晚期,里面供有主神妈祖,它是一个颇有性格的连体建筑。前面为卷棚抱厦三开间,中间是单檐素瓦庑殿顶,后面又是一开间卷棚顶建筑。



清代的《建镇仓关王庙碑亭》碑,2002年城乡改造时发现,后移到天后宫保护。

上面的文字,既像蛇鳝蠕动,又似虫豸当道,和现在明星的签名一样,都属于好好的汉字不正经的写。

门票,上面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先有天妃宫,后有天津卫。”

保安给的旧票,现在天津民俗博物馆已另辟新址了。

王述育老师给的一张折叠票和一张老票。

[编辑 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