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券研会”延时
彭安荣
读了网上6月27日刘向东先生《重庆今年能办好全国券展吗?--重庆办好第19届展的可行性分析》和7月3日理论部《关于第十一届门券理论研讨会延时的公告》,我心情十分沉重,由此,引发如下感触。
因为全国19届展不能如期举办,所以全国第11届门券研讨会也不能如期举行。有句成语称“因噎废食”,只因那一点食物,偶噎一次,就丢下碗,停吃了。如果喝些水,冲一下,不就可以再继续吃下去嘛!当然,这是笑喻。
回想,多届的“券研会”都是依托于全国届展。这犹如孩子吃奶,一旦没娘奶改喝奶粉,是有一时间相当不习惯的。
综观以前,“喝奶粉”,不是初次,也不是尝试,而是有过多次的。以前的“券研会”我不敢妄论,可全国第九届“券研会”在四川宜宾单独成功举行,那不是很好、很成功的一次吗?它依托于那届?它看过了谁的面子?
这次盛传的重庆全国19届展,按刘向东先生撰文所言:因某君“现在的他不可能投资十万八万,耗尽心血,浪费时间,去经营管理券界这一大片颗粒无收的庄稼。”因此断言:“丢失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某君,今年办不好第19届全国展。”虽谓一针见血,洞察无遗,但其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早在2013.6.28.某君就已发布过“公开声明”(详见《朝花网》“畅所欲言”栏目),表示“本人决定不再参与涉及门票收藏界的全国性的“协调”“藏协”之类的工作。……”。既然人家自己没同意,而且早就说过“不干”,那瓜儿强扭,又是何必?我认为,这是全国19届展重庆承办流产的主要原因。
其实,问题的关键与实质原因,还是缺乏全国性的统一领导组织。记得前两年我曾在网上发表展示过一篇题为《中券委没了……》的拙文,阅览者评价很高,说的就是这事。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假如有某些真正为券界着想,为券友奉献的人,那就不至于成立几年的 “券联盟”怎么如今还是“券联盟”?至今仍没有过渡,没有进展,甚至,有的券友还不知目前的“券联盟”是什么组织。
事实也是,当前的“券联盟”虽说是“全国性门券组织”,但听着这名称也不顺耳;日常指导工作姑且免谈,假如不是下面有个“理论工作部”支撑着,有“两网一刊”(“券研网”、“朝花网”、《门券博览》)运行着、维护着,这“全国组织”名声几何?价值在那?简直如同虚设!
回顾原来的“中券委”,虽萎黄于某个不作为者,但作为全国门券组织,尚维系了多年,还给全国会员发了一个“委员证”,最后维持着在石家庄举办了17届展。现今的19届展重庆流产,除去重庆诸如经费、场地、部门审批等多种原因,那“券联盟”对某君曾经的“声明”,视而不见,或者转眼即忘,不予重视,以至造成了如今之被动。从这点来说,“券联盟”应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全国18届展在湖南衡阳成功举办,得力于轮值主席蔡八一先生及湖南众券友,可今年的19届花落于别人没有承诺的地区,确实是一大失误,起码是决策不稳妥!
我曾希望,京城或其它大都市能有热衷于门券事业、服务奉献于全国券友的有识之士,如若牵头,履行正规的政府审批手续,名正言顺地成立“中国门券收藏协会”或“中国旅游门票收藏协会”(二者都可简称“中门协”),指导、协调全国的门券收藏、研究、开发、利用工作,象“全国集邮协会”、“全国律师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中医药协会”……等等那样,在全国上下形成强大网络,运筹帷幄,协调全盘,则可避免许多烦忧。
“盼全国门券界早日成立一个正式的组织!”,这正是广大券友的呼声与期盼。
近日,《朝花网》发起的对19届展的看法讨论,以及“券研网” 《关于第十一届门券理论研讨会延时的公告》发表后,绝大多数人的愿望与呼声是:券界应该和谐、团结,提倡奉献精神!
综上所言,虽说言辞较为尖锐,良药苦口,但我不是针对某人,也并非攻击什么组织,我只以一个老年玩券者的感受,不粉饰太平,不虚伪奉承,仅说句实言而已
因此,我在《关于第十一届门券理论研讨会延时的公告》一文后的留言是这样写的:“支柱承载着上樑,上樑维持着整个的平稳,这建筑学上的构架原理,同样可用于劵界的组织问题。要团结,要和谐,求大同,存小异,提倡奉献精神,……也只能这样,券界的发展才不走弯路! 鉴于现状,俾认为:理论研讨会大可不必附庸于某届全国展览活动,以另行组织安排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