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莲花池竞券小记
文/陶万春 图/刘铭元
连日里,保定天气闷热,让人有点招架不住。而古莲花池东半塘的粉荷,花期短于往年。这不,才进入阳历七月,半塘的荷花所剩无已,而一支支莲蓬高耸。鉴于目前的情形,我把保定券协七月的活动定于此处,言外之意是让券友看一看今年的荷。
本月活动的主题是:古莲花池竞券。7月17日早晨,园子尚未开门,早有心急的券友等在紧闭的朱漆大门前。不知他们是盼着与今年的粉荷做别,还是想尽快在竞券的擂台赛争个高低。
春午坡东侧碑廊的木栏杆上,券友们将自已心仪的藏品依次排开,解释其来历、价值和门券背后的故事,并接受众人的评头品足。
热闹的场面,吸引了不少游园的观众驻足。古莲花池博物馆的彭主任和几名工作人员,翻看该馆的老券,发出由衷的感叹。
一枚枚厚重的门券,展现在券友眼前:
张文革老师的保定各个公园的早期券;
王建老师的广州亚州残运会乒乓球冠军葛扬(保定籍)的签字门券;
张全保老师的古莲花池全套磁卡券。
……
券友们大呼过瘾!有的券友建议说,类似的活动今后要多搞,使门券收藏更具文化气息,更接地气。
经过反复比较和充分协商,张全保、刘镜舫、刘铭元、陈良庆和陈明新五位券友的藏品,竞得前五名。
在巍然屹立的古莲花池牌楼下,陶万春会长为获奖者颁奖,奖品是每人四种350张白洋淀门券。
此时,距此不远的地方,荷叶绿油油的一片,在微风吹动下摇曳,仿佛也在为获奖者喝采。围观的人们投来钦佩的目光,报以热烈的掌声。
时移事迁,岁月流逝。“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之影共徘徊”,如若秋风来,就再也难觅粉荷的踪迹了。抚今追昔,保定券协已走入第十个年头了,而玩券人痴心不改,仍在这小众收藏的天地里起舞,年年来这古莲花池享爱“季荷”。
(菡萏怒放,正是好时节!)
(一池碧叶,清爽宜人好去处!)
(古莲花池进门第一景“春午坡”东侧碑廊下,保定券友赏佳券。)
(互赠门券,乐淘淘!)
(左:高静老师,中:张全保老师,右:张文革。共赏保定佳券)
(陶万春会长正在介绍自己的“清西陵”系列券——陶醉于讲述与聆听之中。)
(手捧刘铭元老先生的“党史”系列中的珍贵藏品
——在北京举行的“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的请柬、文件、党章等等。)
(券友观摩、评审中......)
(留取资料,待搜寻。张全保老师为他的“清西陵”券集准备着。)
(从左至右:张全保老师的“莲池券”大全,刘铭元老先生的珍贵藏品,陶会长的捡漏珍品“清西陵外宾券”。)
(郭林生老师的亲自参加的,在“保钞”举办的保定市庆祝“建党六十周年”入场券,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激情澎湃的岁月!陈明新老师深情讲述自己参加“文革大串联”的故事,珍贵的票券,永恒的记忆!)
(一拨拨游客驻足观赏。)
(廊柱间摆满了参加竞券的券友的藏品。)
(古稀老者仔细观赏王建池老会长的有关“首届”题材的券品)
(辛劳、缜密的陶会长——倾听评意,细细盘算,做到心中有数。)
(笑逐颜开的莲池博物馆彭馆长<中间:女士>)
(众券友向彭馆长介绍张全保老师的“莲池券大全”——这张“三角的早期券”我都没见过!)
(在陈明新老师的引见下,陶会长与彭馆长亲切交谈。)
(在巍峨的古莲池牌楼前,陶会长向五位获奖者颁发奖品。)
(精心的谋划,细致的组织,券友的笑容印证着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保定券协!)
【编辑:张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