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边的三大城市重庆、武汉以及我生活的南京,都有享誉美名的火炉之称,九六年的流火日子里让我在这三个城市里接受了热的考验。从重庆乘船到达三镇武汉真切是捂汗了,最要紧的是赶快找到旅馆洗个痛快澡,除去身上一路的酸臭味。上世纪二十年代国民革命在大武汉风起云涌,留下许多历史记忆的建筑和民国的故事。电影《大浪淘沙》就是还原当年的情景。
在武汉逗留当然要去看看朋友,王运明先生是武汉收藏家协会负责人,当我叩响门时,王先生的热情比武汉的天气更热,招待冰汽水,送湿毛巾擦汗。我告诉王先生在武汉三镇要看看有影响力的民国标志性建筑,那里有故事,有名人活动的身影,也有苍桑的岁月的痕迹。还想看看当年中共在武汉开会的纪念地。王运明先生告诉我:那是“八七会议会址”,平时很少开放,每年重要节日是开放的,再过几天就是八月七日了,可以参观。
在武汉浏览的日子里,我巴望着八月七日这天早点来到,急切的心情只有我本人的内心世界在驿动,为了安抚孤身在外的寂寞,在武汉三镇寻觅了许多名胜来满足自己的兴趣。终于等待这天来到了,一早在下榻的旅馆梳理干净,穿戴整洁前往汉口的鄱阳街。
鄱阳街好名,以鄱阳湖为名凸显本土特色。民国时期这条街原是俄罗斯租界,叫三教街,在这条街上有一座三层西式的洋楼叫“怡和新房”。这里就是当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中共召开会议的场所“八七会议会址”。
来的太早,门用铁栅栏关闭着,站在街边细细观看整座楼房,近有百年史了,只是老旧些,正门的左边有个窗口,似乎里面有人走动,一问正是准备开馆人,立刻心里喜悦起来。进得会址馆一楼向值班员解释说:来参观学习,因为这天在武汉等待了数日。值班员热情说:介绍一下吧,这一层展出的是八七会议文史资料;二层是当年开会的地方。整个会场不是太大,1978年8月7日经修复恢复原貌并建成纪念馆。值班员指着墙上的大照片说:你看这是1980年5月邓小平在北京题写的馆名“八七会议会址”。是的,六个大字记述了1927年8月7日那段不平凡的革命历程。
在大革命遭到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挽救革命,在此召开紧急会议。由瞿秋白主持,李维汉为执行主席,这次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领导职务,选出了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通过了《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决议》文件,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举行秋收起义并号召全国人民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登上二层不大的会场在靠窗口处摆放着一张写字桌,房间四周和中央排置着方形屋凳。凝视着会场,我仿佛看到当年八月七日这天,戴着眼镜的瞿秋白依然穿着白色外套坐在写字桌中央作报告,左边是个留有胡子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罗明纳兹在写记录,右边是李维汉,张太雷等。我似乎又看到会场中央站立着身穿长衫的毛泽东,他用湖南口音坚定地说道: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这就是著名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来自于这个会场。
“八七会议会址”虽不太大,却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这天是八月七日,我又一次为自己上了一次党史课。
二0一六年八月二日凌晨
写于翠屏山房
[编辑 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