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叙黄埔军校
从海口乘海轮到湛江,再到肇庆继而扺广州,那时1999年7月间的事。身为江湖之人,寻亲也罢,旅途也罢抑或寻古也罢,就是摆脱心中的空虚,寂寞,冷。
趁十一届门票展览空隙打车到黄埔区,我舅舅一家早已做好饭菜在等候,吃饭间闲聊到离舅舅家不远的黄埔军校,舅说他的大哥(即我的大舅)曾是黄埔毕业生,皖南事变中牺牲,解放后军代表曾派人来寻问过,未有音讯,也就无人再过问,更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当然这已成为笑谈。
黄埔军校是在长洲岛兴办的,初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7年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我和舅站在座南向北,面临珠江校门前,我发现了什么,用手指着悬挂“陆军军官学校”校匾说:舅,你看这校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笔。老成的舅意味深长说:恢复原样了。
中国出文化人才的学校首推抗战时期南迁昆明的西南联大,军事指挥官当属国民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这是我个人论断。建国后受衔的十大元帅有四个半出自黄埔。他们是聂荣臻,徐向前,林彪,叶剑英。据说陈毅在黄埔长沙分校只有三个月。
黄埔军校将军们日后在战场上多次交手,对他们的故事我已耳熟能祥。家中藏书中有大量史料,黄济人的《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上》(此书完整版由书中主人翁邱行湘将军之子转赠予我),黄维等特赦将军们写的《淮海战役》(即徐蚌会战),以及回忆改造战犯等资料。我想从黄埔出来的将军都有过人的故事。1964年3月特赦人员从北京来到南京参观。溥仪,杜聿明,范汉杰,宋希濂,廖耀湘,王耀武,郑庭笈,杨伯涛,罗历戎,李以匡。除溥仪是清末皇帝外,其他九位都是黄埔将领,正是帝王将相组团来宁,江苏政协很多成员来到车站迎接,我随父跟去,夹在迎接人群里,见到这批特殊人,并没有改变我的人生,反倒不济绵绵,唉!我的命哟。其时我只有五岁多点,那有什么印象,就知道一群大人围成团在握手,在拥抱,在交谈,在流泪。
据说每次全国政协开会,都有人提案恢复黄埔办学,迄今为止没有批准,这是题外话。
[编辑 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