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感悟》开篇语
从即日起,江苏券友方文洲老师《心灵的感悟》开栏了。之前方老师在券研网发表的几篇随笔类的旅游散记,体现的是“旅游、集券、研究”三位一体的雅趣,得到了广大券友的认可。
集券是乐趣,也是学习过程,“养眼”和“养心”相得益彰。多年来方老师在旅行时,始终随身携带记录本,记录一些有关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主要是帮助在集券过程中更多了解文史知识,不满足于纯粹的“量多”或“券奇”,如同做人一样,内外兼修才更踏实,更满足。如今其年近花甲,即将在旅游方面“有钱又有时间”,愿将以往和将来旅游和集券过程中的见闻与感悟,随兴所至,记录成文字。广大券友实为是受益者。对这种做法,方老师自谦“其实有点拾古人之唾余,表达自己怀古思幽的意味,希望能引起券友共鸣”。
方老师表示,承蒙大家关注和鼓励今后将“耗尽洪荒之力”,争取把每篇旅游散文写生动、写准确,以回馈券友和老师们的关心和支持,欢迎老师们批评;愿门券收藏研究网越办越好,愿各位券友们收藏常丰!
让我们共同期待,方老师,加油!
本专栏由崔艳红负责上传。
草色青青——昭君冢
说道古代四大美女,你最敬仰谁?在我看来西施、貂蝉、杨贵妃都不是。有主见,担当民族大义,为国分忧的王昭君。她的故事从汉代流传至今,多少文人墨客为她凄美爱情写出无数华彩多情的诗歌和戏剧。我们依稀看见一位身披红色袍衣,策马奔腾在草原上的王昭君,什么样的华丽词藻对她都不为过。
我和洛阳的陈路先生在呼和浩特市9公里大黑河南岸寻到了昭君墓,这里来凭吊的人们稀少,不像昭君的出生地秭归香溪成为了美人之乡游览胜地。
我和陈路兄望着素有“青冢”之称的墓表,方知其名绝配,黛色冥濛,即意草色青青。史书告诉我唐代杜佑在《通典》中是最早有这座昭君墓的记载。陈路兄对着眼前的封土堆惊叹道:这在当时需要多少人力来堆积啊!是的人们为了怀念昭君自愿的一筐又一筐堆积成33米高。我对陈路兄说:你看墓前有平台和阶梯相连,这与中原地区汉代帝陵王墓形制有着相似之处。表现出了既不失汉家尊严又给予了很高的礼数。
王昭君既美貌又聪明,美貌在于汉元帝时选入宫中,列为妃嫔。后宫深阔,粉黛数千,元帝命画师毛延寿逐一绘制各妃嫔容貌图形,按图择美召幸。众妃嫔竞相贿赂毛延寿,求他尽力美化自己容颜,以便获取元帝召幸。而个性倔强昭君不肯那样做,以致居后宫多年,未获宠幸。昭君的聪明在于匈奴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求亲。元帝奉行武帝以来的和番政策,昭君主动请求出宫和亲。元帝见她端雅娴丽,冠盖后宫,又惊讶又悔恨,碍于呼韩邪单于在场,答应了昭君的请求。昭君成行,元帝当然杀了画师毛延寿。故事说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我们再来看看这昭君墓能给游览者什么启示。
墓前有一亭,登上墓又有一亭,我猜测在汉时亭内定有纪念物,现在供游人憩息,环顾四周墓草青青,古木参天。在没登墓之前,我看了一下墓前立的石诗碑,是董必武的《谒昭君墓》,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攄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这首诗的后两句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听我慢慢道来。王昭君到了匈奴北国,被封为宁胡阏氏,也就是匈奴皇后。生育一男孩取名为伊屠智牙师。二年后呼韩邪单于去世,单于前妻的儿子继位,是为复株累若鞮单于。遵照匈奴的习俗昭君只得再嫁给复株累若鞮单于,且生有二女。
我站在墓顶一直沉思在故事情节中。董必武老革命家是从国事的考虑肯定昭君的和亲举动,诗的后两句侧重的批评了对昭君的不公。攄即为发表;胸臆是为心里话;懑乃气愤。我不知历代文史家对昭君和亲的功过气愤什么?一个弱女子挺身而出致使汉胡为一家亲,从此无战事,边关安宁,老百姓休养生息有什么过错?董老说得好说三道四的人那是徒劳的。
我好像听到什么,眺眼望去大黑河岸边有阵阵马蹄声传来,花丛之中闪出一支庞大的迎亲马队和驼队,悠扬的长号声响彻了整个草原,咚咚的鼓声震撼着大黑河两岸,人们争相簇拥着身披红袍风衣的新娘,那个红得灿烂,天上的大雁都被她的灿烂而落地敬仰。我此刻放开喉咙大声高唱:
鸿雁 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 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
鸿雁 向苍天
天空有多遥远
酒喝干 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昭君在人们心中永远是美丽的,她的美丽如一首优美的曲子吹奏着大漠风情,她的美丽如一江春水滋润着草原的和谐。人们为了怀念昭君在广袤的内蒙古建了多个昭君墓,我相信散落在草原上的昭君墓,都是真的,是大漠和草原上各族人民从内心发出的共同愿望,是和平友好交往的见证。昭君人民爱你,历史永远铭记你,草原拥抱你……。
二0一六年八月十日
于翠屏山房落笔收起
[编辑 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