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征老干部亲身经历中汲取政治营养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专题门券展出新招
从1996年开始,每逢长征胜利重要纪念日,我总要向群众展示长征专题的门券展。六十周年时,我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为题,在总参谋部老干部俱乐部展示了专题门券。七十周年时,我又推出了《长征精神永放光芒》门券专题,在北京市报国寺内公展。八十周年时,再次以《伟大的长征》为主题,在中灿苑社区内展岀。今年展出时间不长,但很有特色,在64张展览贴片中,除了补充长征纪念地的新门券和图片外,还展示了我采访参加长征的老领导的报导稿件和照片,使展览更有鲜活感。受到军休所领导和驻地群众好评。
陈祥明在中灿苑社区举办门券专题展
军休所领导参观展览
我从1951年入伍以后,长期在军亊院校、野战部队、总部机关的宣传部门工作。我接触的一些老领导,差不多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干部。那时我对亲历翻雪山过草地的领导非常崇敬,一有机会就询问当时长征的情景。我记得1954年我在第三坦克学校工作时,当时的校长萧锋在长征时就是一名团职干部。他随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经历了突破乌江、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斗,见证了陕北吴起镇到三个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其足迹差不多遍及长征的全过程。更可贵的是他在长征途中,坚持记日记。每天部队走过的路程,打过的仗,都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因工作原因我在长辛店槐树岭到过他的家,见过他及其夫人贡喜瑞,断断续续听过他讲述的长征故事。萧锋后来整理出版的《长征日记》,印证了两万五千里。1957年我调到大连第一机械化师坦克团工作,当时第一任师长是吴忠少将,他曾到我团结合亲身经历讲长征的光荣传统,他当时报告的记录我一直保存至今。1963年后,我在总参三部机关工作的二十多年期间,接触的长征干部,大都是长期在军委二局工作的老将军,也有从大军区调来的当一把手的将军。1967年调任当部长的胡炳云,在长征期间是攻打腊子口六连的政治指导员。他撰写的《腊子口上的红六连》征文,在《星火燎原》选编第三集中刊登。我听过这位老将军讲述打腊子口的一些细节。1992年我还随编研室几个同志专程前往到他在南京住所看望,留下珍贵的合影。上个世纪八十年调任三部政委的张正光将军,长征时在陈赓领导的干部团中任政治处青年干事,1935年5月,红军在云南禄劝县晈平渡依靠仅有的六条渡船,用了九天九夜时间,将三万将士渡过了天堑金沙江,把几十万围追堵截的敌军远远地甩在后面。在抢渡金沙江时,张正光负责船工的政治思想工作。他和37名船工整天生活在一起,一方面向船工讲红军过江的意义,用新旧军队对群众态度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全力保障船工的生活。强调“饭一定要吃饱,菜一定要有油,尽量搞一点肉吃”,每人每天给一块光洋,并安排好他们轮流休息。使船工在抡渡中一直保持高旺的斗志,直至最一批红军过完江。我选择这个题材,写了《金沙水拍云崖暖》专访稿,并于1995年发表在《中国老区建设》画报上。肖森将军在长征中三次翻雪山,三次过草地,我在帮他写回忆录时突出了这一主题,并在多个报刊中发表。
萧峰将军和他著的《长征日记》
左:少将师长吴忠 右:看望攻打腊子口的六连政治指导员胡炳云将军
左:专访抢渡金沙江的亲历者张正光将军 中:帮助肖森撰写回忆录 右:采访军委二局邹毕兆老前辈
我这些敬重的老红军,他们虽然先后离开了人世,但在长征中留下来的丰功伟业和革命精神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间。这次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专题展中,我展示当时发表的回忆文章和合影照片,不仅是表达我对老领导的怀念之情,也期望广大群众从他们的经历中吸取政治营养,更好地宏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