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券欣赏(19):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院)

岐周生辉之六

陕西:张景生
显示日期2016-11-09;访问次数:594; 电脑端

   宝鸡是我的家乡,按理这里的门票应该很齐,但青铜器博物馆的门票中却缺少很重要的信封式门票全套十枚。记得刚收藏门票时,司徒彪先生曾有一套,优先问我要不要。可惜我当时券识欠缺,对信封式门票有偏见,故没有重视收集,结果十年过去了,这套票已经非常罕见,至今我手里没有一枚,更不要说全套了。教训是:收藏门票首先要增长券识!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编辑:张景生)

编辑:张景生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6-11-09 01:29:58

藏有世代更迭,券源方兴未艾,此事古难全……很欣赏张老师的券集,点赞!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6-11-09 05:28:03

玩券就图个高兴,非财力丰厚,亦难穷其全。 张老师也是陕券的收藏大家,在藏识藏品方面我等也是有目共睹。 十多年前曾来信向我询问浙江省博物馆的门票图案中的两样文物的出处 我去省博办公室打听了一下,也没有问出个所以然(办公室的大员也不知馆藏文物的出处 我心里也只有……)至今想来也对不起张老师。

姓名:伍勇; 时间:2016-11-09 07:08:39

欣赏了,谢谢!!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6-11-09 07:29:55

没有想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有这么多精美门券。谢谢展示!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6-11-09 07:59:07

谢谢介绍,既学到知识,又欣赏到精美门票.点赞!!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11-09 08:01:09

“收藏门票首先要增长券识”张老师说得好,我也有这方面的教训,共勉!

姓名:雨人; 时间:2016-11-09 08:08:47

欣赏了!!!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6-11-09 08:24:54

青铜器乃国之大器,亦是陕西镇省之宝。精美的图案在门票上体现,使参观者更加直观了解陕西是青铜故乡,文化大省。

姓名:马明言; 时间:2016-11-09 08:44:40

谢谢张老师的介绍和展示!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6-11-09 08:58:38

将馆藏文物搬到门票上展示,可谓一举两得。我偏爱这种门票设计。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6-11-09 09:39:06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门票,大都有馆藏文物图案,设计精美!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6-11-09 09:46:41

跟着张老师了解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喜欢张老师的这样的作品,让人阅后增长知识,谢谢!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6-11-09 10:09:57

欣赏学习了!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6-11-09 10:21:10

金老师,您一直是我尊敬的老师!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6-11-09 10:48:04

国之重器的发现往往带有很多偶然性,可敬的当地农民,为国家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6-11-09 12:40:14

喜欢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门票。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6-11-09 13:18:13

张老师,您的集券心得我记下了。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6-11-09 14:19:28

好喜欢这里的门票,谢谢张老师的展示!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6-11-09 15:20:11

珍品门券,欣赏了。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6-11-09 15:55:46

谢谢张老师的展示!

姓名:刘运峰; 时间:2016-11-09 16:25:44

拜读学习了。

姓名:张国栋; 时间:2016-11-09 19:56:26

精品冂券,谢谢张老师的展示!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6-11-09 20:36:09

本土门票收藏大家!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11-09 20:36:49

非常喜欢将镇馆之宝印在门票上的设计,相比之下山西博物馆新馆的票就显单调了,多少年没变过。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6-11-09 21:34:47

冂券精美,谢谢展示。

姓名:王高兴; 时间:2016-11-10 09:11:57

珍品门券,谢谢张老师的展示

姓名:彭俊模; 时间:2016-11-10 22:09:36

珍品门券,好啊!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