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宫女》—安格尔
法国卢浮宫2015年门票 (上) 法国卢浮宫2016年门票(下)
【画名】《大宫女》
【作者】安格尔
【年代】 1814年
【材质】布面油画
【尺寸】91*162cm
【馆藏处】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安格尔一直在作品里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追求崇高的精神性。他笔下的女性都像瓷器一样晶莹冰冷,过滤掉了感官的煽动,保持着一贯的优雅。《大宫女》就是安格尔这一类作品的代表。
创作《大宫女》时,法国在对奥斯曼帝国的战斗中失利了。从那时起,法国人意识到,曾经占有的伊斯兰领土已经不可抗拒地失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观看只有在私密空间才能看到的东方女子的形象就别有一番含义,它潜藏着一种心理上的欲望和征服。法国的上层贵族也开始关注这个有着强烈的东方情调的奥斯曼帝国,并且对帝国的内宫生活有着很强的兴趣。一些画家为满足贵族这种视觉需要,刻意去描绘奥斯曼帝国闺房的淫艳生活。安格尔则极力夸张女人体感官上的魅力,同时又极其冷静地将它表现出来,恰好为观众的视觉与欲望之间提供了适当的安置。安格尔先后画过好几幅土耳其宫女的形象,《大宫女》就是这时期他描绘裸女题材的代表作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瓦平松的浴女》《土耳其浴室》等。
1813年,拿破仑·波拿巴的姐姐、那不勒斯王国王后卡罗琳·波拿巴,向安格尔订制了一幅表现奥斯曼帝国宫廷风情的作品。1814年,安格尔在罗马完成了这幅著名的《大宫女》,画作表现的是一个宫廷侍女浴后休息时的情景。在这幅画中,一个东方女子头上包着奥斯曼式头巾,裸体背对着观众侧卧在沙发上,手里拿着孔雀羽扇。她轻轻的转过头来,平静地看着光线明亮的方向。柔和的光照在女子修长的背部,使她的身体看起来平滑而又浑圆。带有东方情调的真丝帷幔和女子光滑的肌肤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安详静谧的气氛。画家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婉转的线条和洗练洁净的形体,为了体现描绘的对象是一种“美的形式”,安格尔依据理想化的要求,对女子的身体进行了夸张和变形的描绘,因而大大降低了女子本身的真实感。
1819年,《大宫女》出现在了巴黎的沙龙展上。但是一些艺术评论家非常不理解也不认同安格尔的风格。他们说作为大卫的学生,安格尔走得太远了。他们还讽刺说:“安格尔先生画活人,就像几何学家画固体一样。为使其预算好的线条赋予素描以立体感,他什么事都做了!他把人体的各个局部忽而放大,忽而缩小,就象普洛克鲁斯特床上的俘虏(Procrustes; 传说中的古希腊强盗,缚其俘虏于铁床上,如身长过榻则断其足,如不及则强伸之使与榻等)一样随意伸缩。有时他感到沮丧,便不再去加强这种可诅咒的立体感,开始使轮廓完善。这就叫舍本求末,用刀鞘代替宝剑来决斗。” 评论家德·凯拉特里说得较为中肯些,他曾对安格尔的学生说:“他的这位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然而安格尔的学生阿莫里·杜瓦尔说得就更中肯:“他(指评论家德·凯拉特里)可能是对的,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也许正因为这段秀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慑服住观众。假如她的身体比例绝对地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样诱人了。”
如果用严格的古典风格去要求,这幅《大宫女》确实存在很多“越轨”的地方。首先,色彩的节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背景上很强的蓝色和女子裸体肌肤的黄色,就很不协调,而女子身体的明暗和沙发上丝绸的粉红色调就更显得不和谐了。再有,前面所说的夸张了的形体,让这个女裸体几乎成了变形美的试验。安格尔的学生杜瓦尔曾经竭力为老师辩解:“我并不想说,安格尔先生是个浪漫主义者。但我也要肯定,他从来不是当时所理解的那种意义的‘古典主义者’。”安格尔似乎在这幅画上显示了自己在自然面前的独立性,但由于安格尔的美学信念的坚定性,这里的表现反而给人们造成对他的见解的模棱两可性,攻击与批评是在所难免的。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我们觉得安格尔具有他的探索勇气,尽管他所画的这个人物是有着很大的虚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