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收到了来自湖南岳阳的彭毅子集友的电话,其间聊到了岳阳胜景,自然而然地提到了岳阳楼。
记得读中学时,《岳阳楼记》是必背的名篇,至今还耳熟能详:“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人以文传,由此我对滕子京短期内所取得的政绩及重修岳阳楼的功绩非常敬佩,甚至有些崇拜。
到再大些的时候,伴随着阅读视线的不断开阔,使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原来滕子京竟是一名大贪官,“偶像”的形象顿时一落千丈。
历史上的滕子京并非《岳阳楼记》中赞美的那样,只要我们翻开史书看一看,就知道了。
《宋史·滕子京传》记载,滕子京,名宗谅,北宋淳化元年(公园990年)出生于河南洛阳。庆历年间,宋仁宗赵祯任命滕子京为泾州知府。他任职期间,贪污腐败。“御史梁坚劾宗谅,前在泾州费公钱16万贯”,除去分给“诸部属羌”及“馈遗游士故人”外,仍有数万贯钱下落不明。此事被监察御史揭露后,当时的宋仁宗派官员前往查核,然而滕子京竟以销毁收支的卑劣手段拒绝查核。最后幸亏范仲淹的“力救”,才得以降官一级,贬谪岳州。他在岳州任上,也未使岳州出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太平兴盛景象。在老百姓穷困潦倒、饿殍遍地的情景下,滕子京并未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反,他四处搜刮钱财,借重修岳阳楼之机,为自己树碑立传,邀功请赏。更为可恶的是,滕子京故伎重演,征敛赋税,“所得近万缗,置于侧厅自掌之,不设主典杂籍。楼成极雄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焉”(《司马光·涑水纪闻》)。可见滕子京是在借修岳阳楼之机,中饱私囊。
最后,滕子京竟把京官范仲淹(二人为同年进士,且是好友)请去写《岳阳楼记》(注:范仲淹其实并没有去过岳阳,文章只是应滕子京之邀请在饶州写成的。滕子京知他未到过岳阳,就在“求记书”上附上一幅《洞庭秋晚图》,为他提供写作参考。才高八斗的范仲淹只凭借一幅画,就一挥而成,写成一篇气势宏大、恣肆淋漓、情景交融的雄文,并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句成为千古绝唱。),替他鼓吹“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政绩,于是“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了。他与范仲淹同年进士,正应了古人所说:“朝中无人莫为官。”更应了郁达夫之言:“江山也要文人捧。”借此文,使得岳阳楼名扬天下,滕子京也名垂千古.
2009-06-17
【责编: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