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回眸(36)——诸葛亮是完人吗?

河北省:张友仁
显示日期2016-10-21;访问次数:395; 电脑端

20160918095247533240.png

三国诸葛孔明在今天是个妇孺皆知的名人。在人们心目中,他是个对蜀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良相,他似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完美无缺的神人、圣人,死后人们追思怀念,千古不衰。中国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确为一生小心谨慎,才能卓绝,品质高尚,是历代将相之师表,忠臣之楷模。《三国演义》和一些戏剧,把他演义成一个忠、孝、义集于一身,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未卜先知,近乎半仙的非凡之人。但他是人,不是神,诸葛亮并非都亮,孔明并非都明。

1.jpg

诸葛亮自辅佐刘备后,入蜀建业,三分天下,取得了骄人功劳。

2.jpg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葛亮的所做的的错事,件件都可以在当今社会身败名裂,遭牢狱之灾或杀头之罪。诸葛亮做过什么错事呢?

一:架空刘禅

刘备死后,由于刘禅年幼,由诸葛亮执政。当刘禅长大成人后,诸葛亮理应把大权移交给刘禅。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干,而是把军政大权进一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更派人监视后主的一举一动。令刘禅敢怒不敢言,刘禅想抢回大权,但满朝都是诸葛亮的亲信,只好信任宦官黄皓,造成千古遗憾。

3.jpg

二:穷兵黩武,祸国殃民。

诸葛亮在执政期间,仅为完成“先主之心愿”和他自己的“隆中对”的策略而不顾国力民力,六出祁山。由于力量相差太远,无法收复中原,反而令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并直接影响他的继承人姜维,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jpg

三:不挖掘,吸收,培养新人才。

刘备死后,诸葛亮不挖掘,吸收,培养新的人才,造成人才青黄不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可悲局面,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5.jpg

四:压抑,打击原有优秀人才。

刘备死后,很多优秀人才得不到重用。如赵云老死蜀中。而很多虚有其表的得到重用。

6.jpg

五:处理内部矛盾不恰当。

对内部将士之间的矛盾,诸葛亮采用两边安抚的方法。刘备在世时,封关羽,赵云,张飞,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时关羽不受。诸葛亮让费炜拍关羽的马屁,令关羽更加骄横,为失荆州埋下祸根。对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同样采用两边安抚的方法,使两人矛盾无法根除,为魏延造反埋下祸根。

六:不敢直言刘备过失,不敢劝阻刘备过错。

刘备调诸葛亮入川,授意留关羽守荆州。诸葛亮明知关羽不可当大任而不让赵云代关羽守城,对失荆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刘备东征东吴,不敢直言利害,也不要求从军,只负责后方建设,导致刘备兵败,死于白帝城。刘备说:“若法正在,安有此败?”可见对诸葛亮失望至极。

七:错误选择继承人。

诸葛亮将自己的继承人定为只懂打仗的姜维。费炜等只是过渡人物。造成姜维执政后,不顾人民幸福和国力强弱,强行九伐中原而血本无归,加速蜀国亡国的痛苦局面。

八:不懂处理后事。

在五丈原,诸葛亮临终前将大权交给一介书生杨仪,而杨仪与宿将魏延有极大的矛盾。杨仪获大权后剥夺魏延兵权,逼使魏延反乱,无人附和而逃亡,后被马岱追杀,自毁长城。  

7.jpg

九:对江东一味退让,令江东得寸进尺,造成部下失和。

难道仅为“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隆中对?

十:任人唯亲。

对街亭这样的重地交给刘备临终时一再叮咛要小心的马谡,不起用优秀人才如赵统,赵广。

人们对诸葛亮的功过自有评论。出于当权者的需要,塑造出一个忠孝义的完人当做榜样,把诸葛亮推出来,极力宣传《三顾茅庐》、《隆中对》、《空城计》……的忠心耿耿、出神入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剧情,塑造诸葛亮的高大全形象,而达到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和目的。

所以,诸葛亮并非常胜军师、并非从谏如流、并非知人善任、并非审时度势。诸葛孔明早就看出天下将要三分,但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可是他非要六出祁山,弄得个“壮志未酬身先死”,就是为了一个千秋万代名?诸葛孔明先生不会而使后人“常使英雄泪满襟”。

往事越千年,武侯祠前,空余柏森森;卧龙岗上,只有草萋萋!

8.jpg

【编辑:林强】

编辑:林强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6-10-21 00:29:22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我个人认为 蜀汉统一不了中国的历史旧帐不能让诸葛亮背黑锅。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6-10-21 01:16:05

今人评价古人是很难的,毕竟已是往事越千年,不可能再造当时的历史背景了……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6-10-21 06:03:27

能三七开吗?! 谢谢友仁。

姓名:伍勇; 时间:2016-10-21 06:15:27

不管怎么样,已经改变不了历史!

姓名:高兴武; 时间:2016-10-21 06:50:22

诸葛亮是老百姓眼中智慧的化身,演义小说和历史还是有差距的。谢谢张老师

姓名:雨人; 时间:2016-10-21 08:00:46

欣赏了!!!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6-10-21 08:02:43

诸葛亮已然是智慧化身。有副绝对,只有上联,千古以来无人对出下联。上联曰:月笼纱窗诸葛(格)亮,个个孔明。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16-10-21 09:18:27

欣赏了!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6-10-21 09:24:39

有驳百姓认知。

姓名:马明言; 时间:2016-10-21 09:25:04

人无完人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6-10-21 09:54:40

拜渎了,谢谢!!!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6-10-21 10:03:32

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贤臣良相呀。

姓名:杨帆; 时间:2016-10-21 10:30:32

本文说的都是事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圣贤也有错误。诸葛亮也是如此。读三国演义,读三国志,还有其它历史文献,我们可以发现、 总结、分析、借鉴,以人为镜,以史为镜。后人读史常常为诸葛亮虽然智慧超群,耿耿丹心鞠躬尽瘁,却避免不了失败而扼腕叹息。 但是诸葛亮的智慧、忠诚已经成为中民族精神的象征,没有必要过分渲染其过失。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6-10-21 10:38:09

是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是功过的比例问题,了解更多的史料,会增加对一个人的认知度。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6-10-21 11:16:03

文中观点新颖,拜渎了!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6-10-21 15:12:25

拜读了,评说求实,史书记载。然百姓心目中的诸葛亮已定格。学史,从中学会看问题。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6-10-21 15:39:46

虽是说说热闹,但也发人深思。

姓名:戴杰; 时间:2016-10-21 16:09:34

人不可能都是完美的,没有诸葛亮蜀国早就完蛋了。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6-10-21 16:44:00

诸葛亮似智慧的化身,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10-21 17:24:01

一直以来诸葛亮都是智慧的化身。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6-10-21 17:41:31

古人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就是有哲理。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10-21 18:59:25

不管怎么样,诸葛亮还是用智慧常打胜仗的。

姓名:刘运峰; 时间:2016-10-21 20:17:32

读三国演义,还是很启迪人的智慧的!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6-10-21 21:31:16

欣赏学习了!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16-10-21 22:19:25

学习欣赏了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6-10-22 00:05:49

学习了!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6-10-22 11:43:32

早几年我曾展示过一集名巜虑》的券集,我对诸葛先生的评价只有一句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伟人和名人都难免的!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6-10-22 13:44:09

感谢这么多券友的浏览和点评!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6-10-22 15:14:25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对诸葛先生亦是如此。毕竟他不失为一智者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