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壮举 光辉历程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这是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参观券,参观券上有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红军会师纪念馆等图片外,图片上还标有“三军会师,胜利的标志,团结的模范”。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宁夏将台堡胜利会师,胜利结束长征,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会宁、将台堡见证了长征胜利会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震惊寰宇的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受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在苏区人民的全力支持下,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17日傍晚到10月2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六千余人和五千余名挑夫,南渡于都河,踏上战略转移的征程,拉开了长征胜利的序幕。随后红二方面军等工农红军先后从湘西、从川北、从豫南走上长征路,跋山涉水,不畏艰难险阻,向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汇聚。
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生气勃勃的工农红军,踏上漫漫长征路时,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武器装备又十分简陋。这支年轻的部队在长征途中,始终处于十倍于已的敌人追击、堵截、合围中。长征转战14个省(四川分出重庆市,按现在的地域是15个省市),进行了600多次重要的战役战斗,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平均每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先后牺牲营上干部多达422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师以上干部80多人,军以上干部8人,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红军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翻越了约40座高山险峰,渡过近百条大河,行程六万五千里 ,其中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历时11个月,转战8省,行程二万余里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历时19个月,转战6省,有的部队三过雪山草地,行程一万多里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历时10个月,转战4省,行程约一万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加上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的行程,长征的实际路程为六万五千里。
1936年10月7日,红四方面军第4师一部到甘肃省会宁和红一方面军第73师胜利会合,掲开三大主力会师的序幕。 1935年10月8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10师和红一方面军第1师在甘肃省会宁的青江驿、隆德的界石铺胜利会师。9日,红军总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进入会宁城。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合发出《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向三个方面军的领导人和全体指战员致热烈的的慰问和祝贺。红一、四方面军于10日黄昏,在会宁文庙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庆祝会师联欢晚会,朱德、张国焘、徐向前等出席了大会。在会上宣读了党中央的贺电。
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率总指挥部到达宁夏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主力胜利会师,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左权、聂荣臻在这里亲切会见。两军在将台堡举办了规模盛大的联欢晚会,欢庆胜利会师。中共中央派邓小平等前往慰问,并传达了瓦窑堡会议精神和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宁夏将台堡胜利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标志,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和里程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锤炼出人民军队的一代精英,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长征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把战略退却成功地转变为胜利的进军经典之作。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开展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要传承和弘扬“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的长征精神, 让长征精神使新的万里长征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