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门票与我家族的情怀
河北唐山 张友仁
借券研网征文《门券与家庭》专栏之际,说说我的家族与三张门票的故事吧。
前二张门票故事
先讲讲家族历史:河北省衡水景县是我的祖籍,听爷爷讲,在他老人家10岁时,曾祖父就因劳累过度,47岁时病逝,关于病逝的原因,我在史海回眸(9)——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文中叙述过。1905年爷爷11岁时,为了生活徒步到天津,给滦州矿地公司资本家家里干杂工,负责资本家的妹妹生活起居。时光荏苒,爷爷随着年龄的增长,爷爷被安排到唐山的公馆,做些修整看护庭院的杂役工作。因为爷爷的忠厚老实,博得资本家的赞许,也为后来儿女及亲戚找事由打下基础。
这个滦州矿地公司是专门出租土地的部门,说白了就是与现在地方国土资源局类似。清朝末年,资本主义萌芽破壳出土,当时有经济头脑的民族资本家悄悄地开始购买地下有矿源的地皮,囤地居奇,滦州矿地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再说说开滦煤矿和启新水泥厂:1878年7月24日,开滦的前身——“开平矿务局”正式挂牌。为什么名字叫开滦呢?因为开平矿务局所在地在开平,开平当时归属滦州府管辖,用了两地名的第一个字组合在一起,所以就有了开滦的名称。因为开滦煤矿是唐山发展的先驱,也是唐山的骄傲,所以开滦博物馆门票,对于唐山人来说必须收藏。
1889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报请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筹建水泥厂,称唐山细绵土厂,是中国第一家水泥私营企业。后由清朝的工业前驱者周学熙改为启新洋灰公司。因为开平矿务局和启新洋灰公司两个企业占地都由滦州管辖,所以滦州矿地公司就成了两家企业用地的地主了。两家企业都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先驱,尤其是启新水泥厂成为中国第一家水泥厂。老家的亲戚家人迫于生活,让爷爷找关系,在其谋一事干,因为爷爷与水泥厂有着特殊关系,安插些亲戚工作应该不在话下,所以截止唐山解放时,我家族及亲戚共有十几人在水泥厂上班了,另有几人在开滦工作。所以家族这么多人都与开滦和水泥厂结下了至深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到21世纪,人们对环保的重视,水泥厂成为污染大户,已经不适应在城市繁华地段继续生存,所以唐山启新水泥厂必定结束在市内的生存。2010年4月26日,随着一声巨响,最后屹立在水泥厂厂区内一座烟筒轰然倒下,结束了百年老厂在唐山的历史。唐山市在启新水泥厂原址规划建“中国唐山水泥工业博物馆”,将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完全保存下来。供人们参观了解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历史及启新水泥厂的辉煌成就和对国家建设的贡献。
2015年年初,博物馆基本规划建设完毕,并开馆接待参观。
众多家人在启新水泥厂工作,对水泥厂的情结至厚。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门券的收集保存,对我来说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所以我千方百计地想拿到开馆的第一张门券,成为我朝思暮想的心结。通过各方努力和渠道,终于如愿以偿,当0000001号门券摆在我面前时让我心动不已,也让我感慨万千,同时也保留了家族众多成员对启新水泥厂深厚情结和挚爱。
第三张门票的故事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举世闻名,我的家族当时有33口人(包括曾祖父至我这辈四代人),一场翻江倒海天昏地黑地的自然灾害,让我家族的中的13人罹难,重伤3人,余下大部分都有轻伤。 2009年,唐山地震罹难者纪念墙在唐山地震遗址建成,墙上刻嵌了我所有地震遇难的亲人名字。
每当7.28纪念日,我定会到纪念墙前缅怀亲人,送上一捧鲜花悼念亲人,怀念亲人的音容笑貌。2015年,唐山地震遗址生态公园院内的博物馆使用了有地震墙图案的磁卡票。这种磁卡篇是循环使用,预交20元人民币,参观过后交卡退钱。因为地震墙有亲人的名字,我必须买下一张留作纪念。每当怀念亲人时,我定会对着地震纪念墙图案的票票,心中默默地表达对亲人的哀思。
三张票的故事讲完了,我收藏的这三张门票是不是非常有纪念意义。
【作品编辑:张景生;网页编辑:张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