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券贤内助
吉林 朱龙淮
我结婚四十多年来,深深感受到妻子操持家务,相夫教子,确实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贤内助。尤其是我收藏门券近二十年来,更加体会到妻与我志同道合,给我大力的支持,诸多的帮助。
助我收集。开始收集门券时,妻见我寻找门路,想方设法搞门券,便说:“我认识的人比你多,还是我来联系吧”,她经常给亲戚、朋友、同学、同事打电话,叮嘱人家外出旅游时一定把门券保存好,带回来给她。众人拾柴火焰高,妻联系了百余人,得到数以千计的门券,真使我大喜过望。妻的一位叔叔曾任市公园管理处的处长,她就利用这个关系,领着我到各个公园去,找到负责人便自报家门,说明来意,,人家见到顶头上司的亲戚登门相求,就翻箱倒柜,找出门券热情相送,其中有不少珍稀门券,真使我如获至宝。我如今已收集三万多枚门券,没有妻的帮助,是根本不可能的。
助我淘券。我退休后,就带着妻到各地旅游,既为观光,也为淘券。我俩每年都出去一两次,每次月余,到目前已游遍了除西藏、台湾外全国所有的省和直辖市、自治区。妻尽管身体不太好,也跟我赴圣地,瞻故居,登名山,观古寺,处处夫唱妇随。每到景区,从地上捡票,从废品箱中翻票,妻从来不让我干,她说我一个老太太,不怕别人笑话。向别人索取门券更不用我开口,我俩购的都是老年优惠票,我想得到全价票,妻就向别人要,每回都有收获。一次随团到庐山游览,妻主动协助导游工作,顺便请导游帮助搞一些门券。导游就把我俩领到旅行社,找出几百枚门券让我们挑选。我深有感触地对妻说:“我淘券还真离不开你。”妻笑着应答:“老伴,老伴,离了我,你就玩不转了!”
助我交流。我与妻先后到过沈阳、抚顺、吉林、郑州、哈尔滨、黄陵、石家庄、衡阳等地,参加地方或全国的门券收藏交流展览会,妻不单以家属的身份陪同,而是与我一样报到,交会务费,参加全部交流活动。在门券交流活动中,妻告诉我:“交流重在交人,要广交朋友;要舍得,有舍才会有得,不能斤斤计较。”我俩都是以较低的价钱出让门券。还将有批量的门券赠送券友。这样做,使我们结交了不少外地券友。参加全国第十六届门券收藏展后,妻对我讲:“你的展集能获奖,不能忘了朋友们的帮助。”她让我把本地的一些券友请到家中聚会,在饭店宴请大家,妻主动作陪,给大家敬酒。吉林省旅游门券收藏委员会会长老沈深受感动地说:“嫂子,你就是我会的编外会员!”
助我展览。妻不但支持我参加门券展览,而且经常给我出谋划策,她说:“你学生时代就搞集邮,能不能把邮票和门券结合起来。”我就编辑了《邮券相映颂名山》的展集,获得第二届东北门券交流节银奖。妻还说;“你喜欢古塔,可把古塔门券相应配上咱们拍摄的古塔照片。”我的《古塔情趣》展集,在第三届东北门券交流节上被评为最高的优秀奖。全国第十八届门券收藏展前,我没准备参展,妻问我为什么?我告诉她:“长春的旅游资源不多,又没什么出色的门券,无法与外地相比。”妻对我讲:“你不能光注重旅游景点的门券,要抓住长春的特点,挖掘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展券。”我就编辑了《夸夸长春我家乡》展集,妻还让儿子找广告社给我设计和制作贴片,花三百多元她也不心疼。这部展集获得三等奖,是东北唯一获奖的作品,实属妻的功劳。
俗语云:家有贤妻,则万事兴。券友们对我都很羡慕,我也从内心感到有这样的一位贤内助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朱龙淮先生和妻子的合影
【作品编辑:张景生;网页编辑:张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