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回眸(38)——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的八个理由

河北省:张友仁
显示日期2016-11-25;访问次数:765; 电脑端

20161110085503784433.png


1.jpg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扣压蒋介石,最后迫使蒋介石联合共产党组成全国联合抗日统一战线。但蒋介石心中对张学良的怨恨,按蒋介石的性格,有两个时刻可以杀掉张学良,并且有充分的理由。

第一个时刻:“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率30万东北军不战而退;特别是在193112月,张学良公然违抗中央政府“固守锦州”的命令,不放一枪一弹撤出锦州。当时国内舆论就有要求枪决张学良的。可参照的案例是,1937年底,韩复渠因擅自撤离山东战场而被枪毙。

2.jpg

第二个时刻:19361212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下令杀害包括蒋介石侄子蒋孝先在内的67名警卫。事后,蒋介石完全可以以“劫持领袖,背叛党国”的罪名处其死刑。以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必然让蒋对张学良恨得牙痒痒,为何不直接杀掉呢?须知,“西安事变”中的另一位主角杨虎城,可是被灭了门的。

3.jpg

但蒋介石考诸事实,至少有八个原因使其不能对张学良下手。

  第一,19284月,蒋介石领导第二期北伐,国民革命军迅速占领了平津一带。对于东三省,蒋介石已不愿再动刀兵,拟采取和平手段解决。蒋介石与奉系通过多轮谈判达成一致,当年12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此举成就了蒋统一中国的大业,蒋对此是感激的。

  第二,19305月,以蒋介石为一派,以阎锡山、冯玉祥为一派,双方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一场争权夺利的混战,史称“中原大战”。蒋介石投入军队约60万人,反蒋兵力高达80万人。

  当时,双方都极力拉拢置身事外的张学良。如果能争取东北军加入己方,那将从根本上改变战局,使战争胜负的天平朝自己一方倾斜。张学良经过权衡,正当中原大战胶着之时,于918日发表通电,明确宣布拥护蒋介石,旋即派东北军12万人入关。东北军入关,使战局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阎锡山部队力疲不当,一触即溃,迅速西退。

  10月中旬以后,阎锡山、冯玉祥相继宣布下野,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完胜。张学良再次选择站在蒋介石这一边,蒋不能不对他表示好感。此战后,蒋予张学良以华北地盘和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头衔,不能不说是一种酬谢。

  第三,蒋、张两家还存在着复杂的私人感情。1930年底,张学良携妻子于凤至赴南京接受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委任,在此过程中,宋美龄的母亲认于凤至为干女儿,宋美龄与于凤至又结拜为金兰姐妹。随后,蒋介石与张学良也结为“把兄弟”。坊间还有传闻,张学良与宋美龄存在秘密恋情。西安事变解决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宋美龄就曾为张学良的生命安全做过担保。

  第四,蒋介石知道西安事变的详细过程,整个事变的策划者是杨虎城,张学良虽然参与,但不是主谋。

  第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认罪态度较好。其实扣留蒋介石不久,张学良就后悔了,“深悔孟浪,彷徨无策”。

  1225日,蒋介石获释后,曾再三阻止张学良同行。张学良自言:“我思为了国家的纪纲,领袖的尊严,我既肇此祸乱,不能再计及荣辱生死,甘愿牺牲自身,以维国法,以炯后人。遂违命陪同莅洛,转去南京。”张的认罪态度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蒋对他的愤恨。

  第六,如果杀掉张学良,蒋介石不能不考虑后果。作为地方实力派,数十万东北军只听张学良号令,不听中央调遣。杀了张学良,东北军能归顺蒋介石吗?蒋不会如此乐观。东北军最有可能的行动有两个,一是起兵反蒋,二是投靠共产党。这两种情况显然都不是蒋介石愿意看到的。

  第七,事变发生后,远在英国的于凤至立即致电张学良,要他一定保护蒋介石的安全并释放蒋及其随同人员。当时并不是没有杀掉蒋介石的计划,而张学良给予抵制,确实保护了蒋的性命。

    第八,因为张作霖打下的基础,张学良家庭显赫,国内外知名度较高,如果杀了张学良,容易引起国际舆论的反弹,反置蒋于不利地位。

4.jpg

   19361231日,张学良获刑10年,随即被蒋特赦。他虽免予牢狱之灾,但仍未能获得自由,从而开始了长达50年的软禁生涯。

话说他的软禁之地,不是公馆就是别墅,当然,也少不了美女相陪。这就是蒋对他的全部惩罚。

下面图是张学良曾经被囚禁的几个地方。

5.jpg

6.jpg

缩略图

7.jpg


【编辑:林强】

编辑:林强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6-11-25 00:52:07

赏美文,长知识,谢谢友仁!!!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6-11-25 01:02:29

欣赏了!还有一个原因:蒋公仁慈!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6-11-25 01:43:53

政治家嘛,讲话就是言词凿凿……其实言不由衷、言而无信、言左右而顾其他也是惯用套路,即使蒋公亲语也未可揣摸,普通人更是闻其声难辩其音……这个回眸有点深,但不算敏感吧……(个人感受,请勿拍砖)

姓名:伍勇; 时间:2016-11-25 07:04:10

学习了,谢谢!!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6-11-25 08:05:46

拜读。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6-11-25 08:23:53

复杂的政治关系!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6-11-25 08:30:33

归纳全面,谢谢介绍。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6-11-25 08:40:09

学到知识了!!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6-11-25 08:58:01

分析得有些道理。政治之事,非我等百姓能洞悉!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6-11-25 09:11:39

欣赏了,这方面的书也看了几本,年轻时只是看个热闹,悟不出这么多理由!谢谢张老师。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6-11-25 09:27:47

前三条非常重要,尤其是前两条,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6-11-25 09:33:37

历史知识全面,分析有力度,条理清晰,层层相扣。

姓名:谢国忠; 时间:2016-11-25 09:45:10

关键是张学良与宋美龄在上海的秘密恋情!

姓名:雨人; 时间:2016-11-25 10:04:27

谢谢介绍!!!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11-25 10:16:59

张对蒋有恩,所以张学良保命。

姓名:张宝贵; 时间:2016-11-25 10:27:38

学历史,长知识。谢谢张老师!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6-11-25 11:02:22

学习,欣赏,点赞!!!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6-11-25 11:11:36

谢谢介绍,了解历史。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6-11-25 11:40:52

谢谢张老师!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6-11-25 13:22:25

孰轻孰重费思量,老蒋也是深谋远虑呀!谢谢张老师介绍!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6-11-25 13:32:47

几多恩怨瓜葛留于后人评说。谢谢张老师著文介绍!

姓名:沈剑勇; 时间:2016-11-25 13:46:31

西安事变实际是帮了共产党的忙。

姓名:林强; 时间:2016-11-25 16:00:22

好文章

姓名:唐铁柱; 时间:2016-11-25 16:43:00

学习,欣赏,赞。

姓名:刘运峰; 时间:2016-11-25 16:47:57

拜读!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6-11-25 18:02:40

有道理!!!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6-11-25 19:26:58

西安事变的主谋应该是杨虎城,杨虎城可是很惨呵。而“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率30万东北军不战而退;特别是在1931年12月,张学良公然违抗中央政府“固守锦州”的命令,不放一枪一弹撤出锦州,东北伦陷,百姓受苦,张学良是直接责任者。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6-11-25 22:19:46

拜读!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11-25 22:31:13

谢谢张老师详细的评述。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6-11-26 06:23:27

谢谢券友们点评鼓励。

姓名:寻波; 时间:2016-11-26 11:55:03

学习,欣赏,赞。

姓名:李国林; 时间:2016-11-27 00:10:27

学习了,谢谢张大哥

姓名:刘会英; 时间:2016-11-27 21:03:24

谢谢介绍,有了解了一段历史。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