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周老先生是一位资深门票藏家,他在得知我网举办这次征文活动后,不顾高龄,立即行动,几易其稿;他的孩子们更是积极支持,帮助编发,其情其景,令人感动!在庆贺周老先生九十大寿的日子里,我们编发他撰写的征文,衷心地祝愿周老先生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集藏门票让我的家庭快乐精彩
四川 周沛
1984年春天,我和老伴去上海黄浦公园游览。这里解放前门前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这是对国人的极大屈辱。新中国建立后,把它收归人民所有。公园使用的是塑料园形回收券,只有五分硬币一样大,正面仅“上海市公园门券”七个字,但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变化,象征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扬眉吐气的在公园内走呀看呀,园内景物景色尽收眼底,心情十分激动,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离开公园时我买了一枚门票作纪念。后来在我工作单位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这枚门票在职工和学生中展示并讲述过,同时。它也成为了我门券收藏中的第一枚。
我因情趣与门票结缘,因妙趣而探索,更因兴趣而执着。三十二年来,我的集券有了今天的成绩,与我家人的支持,券友们的帮助分不开。
我忘不了用门票搭台,家庭全体成员唱戏。我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家庭,虽然各立门户,但门票把大家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家人们在一起和谐,快乐,营造了一个券友的小圈子,亲密的一家人,成为生命的共同体。我把集藏门票当作晚年生活的一份事业来做,家里人也把收集门票当作他们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人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门票,然后共同欣赏。有时我还为他们讲解门票出处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其乐融融。
我忘不了集藏门票源于黄浦江畔,至今,在老伴和儿孙们的陪伴下,已到过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收藏(交换)门票两万多枚,组编专题七十多部,在全国省市和企业,学校,社区展出数十次。既传播了门券文化,又使观众从中受到了教育。
我忘不了为套票找缺的经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四川桂湖公园发行的一套(四枚)门票,体现了它的四季美景,集诗词、书法和风景于一体,设计精美,有极高的文化品味。我非常喜欢。但遗憾的是我只有春、秋、冬三枚,夏券长期寻找未果,“四缺一”搁了十多年。二零零八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从券友处得知,成都送仙桥古玩市场有卖门票的。后来我在老伴的陪同下,在三年的时间里,多次到那里,在二零一一年九月的一天,终于在一家商铺门前的纸盒里找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夏’票,券面满池荷花,看到它的那一刻,我无比兴奋,老伴也露出了笑容。
我忘不了老伴陪我专程到重庆北碚,参观抗日将军张自忠陵园的情景。那是二零零三年的夏天,朋友告诉我,陵园要首次发行门票,这个消息对我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不顾酷暑,连续三天前往陵园打听售票消息,终于在售票的当天,我是第一个买票人,买到一套(三枚)都是第一号的门票。
我忘不了家人们的帮助,他们自己所到之处不忘收藏门票,甚至还向游客讨要,在垃圾箱里寻找。千方百计联系他们的朋友们替我收集门票,当我收到来自国内外朋友寄来的一枚枚精美的门票时,如获至宝。
我忘不了家人们给予我经济和物质上的支持,首先,专门给我提供了一间工作室,购买了陈列柜,配了一台电脑。特别是参展,印制门券图录等费用,老伴总是开绿灯全部报销。孙女为我讲解外国门票,外孙给我配了平板电脑,方便我外出时查阅门票信息。为表谢意,我把参加四川省券展的获奖作品《自贡三绝》,自贡市国际恐龙灯会纪念金卡门券送给了外孙,他非常高兴,告诉我,他作为重要的礼物收藏。
我更忘不了老伴无怨无悔的支持,在我三十二年的集券过程中,她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让我有充裕的时间去做门票的交流,整理,参展等活动。我摆弄起门票来经常就忘了时间,她总会时而送来一杯水,时而又送来一盘水果……,有时她还开玩笑说:你真是个“痴人”。
集藏门券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也为全家带来了活力。门票文化滋养了我的全家,让大家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思想境界,享受了欢快精彩之乐。也让我的晚年生活过得开开心心,虽年已九旬,但红光满面,最近被评为全国石油系统的健康老人。
周沛老先生近照
【作品编辑:张景生;网页编辑:张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