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感悟(16)侗寨鼓楼与廊桥

方文洲
显示日期2016-12-20;访问次数:468; 电脑端

侗寨鼓楼与廊桥

        十年前我住在湖南路狮子桥,每个清晨和傍晚骑自行车来回穿过鼓楼广场,高高的红墙鼓楼总会不经意进入我的视线。鼓楼一直以来是我们南京的地标,广场也因此名而得,不知从何年何月起,鼓楼慢慢的淹没在高楼丛林中,但鼓楼名字从不会消失在南京人的记忆中。对鼓楼的眷恋是我收集各地鼓楼门票又一次对鼓楼热衷起来。全国有多少鼓楼没统计过,著名的鼓楼倒是观看过,像北京地安门鼓楼、天津城厢鼓楼、大理南门鼓楼、葫芦岛兴城鼓楼、西安北大街鼓楼等。这些鼓楼都是本市名片,在古建筑中起到灵魂作用。我要述说的另一种少数民族鼓楼,无论造型和作用与汉族地区鼓楼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美。她就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区——“马胖鼓楼”。

        从柳州坐火车一路向北,我透过车窗领略到桂北农田独特景象,田间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听同车的人说,这里夏热冬暧,雨量充沛,可种三季稻谷。有时我还见到熟悉的水果像菠萝和蜜橙。当然,也有我不识的。火车上推销用来泡水的圆圆的果,不知其名,列车销售员告诉我捏碎泡茶可清肺润喉,果名叫罗汉果。列车员指着窗外说:树上挂的就是它,伍角钱二个。从此我认识了罗汉果,也知道它的药用,这是1992年6月初。火车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停下,我以为到了我梦中的马胖寨,(哪知想看鼓楼真面目还得乘车慢慢前行到一个叫八江乡,这八江乡果然了得,这里聚集着三省交界的侗族人。有自称是湖南侗族,有自称是贵州侗族,当然广西侗族人较多些。我要看的鼓楼就是寨中著名的“马胖鼓楼”。

        马胖鼓楼是侗族所有鼓楼中最为有名的,楼形似宝塔,当我站在它面前,仰望它,就像看到雄鹰展翅,层层叠架,重瓴飞檐,中原地区的古塔有点形似。不过,马胖鼓楼建造时间较短,1943年重建,属民国建筑。据说是一个叫雷文兴的侗族木匠工艺师用自制的简单工具“丈杆”绘图计算建造的。走进鼓楼里,我发现鼓楼更像一座宫殿,楼顶尖处塑有千年鹤,应该是象征侗族吉祥,是图腾?还是什么,一时没弄明白,整个鼓楼全用杉木凿榫衔接,没有一颗铁钉,这和山西应县木塔同出一辙,如果梁思诚曾见过马胖鼓楼也该赞赏一番。

        虽然没有看到侗族同胞在鼓楼前载歌载舞,这不影响侗族人的好客和热情,侗族姑娘见到我一个外乡人,更是热情有加,主动帮我御包,端来茶水。问我来此干什么,我笑地说来看你们啊!美丽大方的侗族姑娘就是惹人喜爱,她们告诉我鼓楼就是击鼓召集寨子里人来鼓楼前有要事商议,也有在楼前社交娱乐或盛装节日狂欢。是啊,这和汉族不同,汉人没有在楼前跳舞唱歌的习俗,而侗族人把鼓楼视为他们的文化,央视青歌赛上无伴奏大合唱,就是侗族的“侗族大歌”,歌曲后半部的“拉嗓子”则起源于春秋战国,古老的多声部在鼓楼前自然合声,那是清泉的音乐,掠过古梦的旋律。正可谓侗族文化又叫鼓楼文化。我爱上鼓楼,也爱上侗族乡寨,

      在三省侗族自治区,鼓楼处处可见,侗族人对鼓楼的喜爱,也是对自己文化的喜爱,除了马胖鼓楼,还有陇城马田鼓楼、榕江增冲鼓楼、黎平侗寨鼓楼等,这些鼓楼是侗族人的智慧,也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对研究侗族社会生活和建筑艺术均有重要价值。

        三江地区还有另一处胜迹也值得侗族人骄傲,那就是——风雨桥。和鼓楼一样风雨桥也有多处,著名的是地坪风雨桥、程阳风雨桥。我喜欢风雨桥,就如同我现在的人生正处在风雨中,在江湖上流浪也恰似我经历中的风雨桥段,人生几十年的岁月不是在路上,就是在企盼回家的桥上。程阳风雨桥其学名叫永济桥,横跨在林溪河上,站在河边右侧端起相机,透过镜头,一排五座相连不同屋顶的楼阁映入眼帘,这样就构成了一条长廊式走道,这和扬州的五亭桥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扬州五亭桥上的避雨亭是集中成器字形。风雨桥的长廊走道两边设长登,供行人休息。上桥再回味这楼阁和廊檐,我被精美的侗族图案惊呆了,侗族同胞的绘画技艺和图像的构思保存了原民族一面,又有三省侗族的共性。传说也罢,凭感觉也罢,人神的优秀品质体现在桥的壁柱上,跃然在瓦檐亭角间。

        程阳风雨桥是木结构桥,它和石构件的赵州桥,铁索构件的泸定桥并驾齐驱,郭沫若在此曾留下诗作∶

        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

        重瓴联阁怡神马,列砥横流入画遥。

        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

        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这首诗我猜想是郭沫若在文革时期陪同外宾来三江侗寨视察时随心之作。我没有郭老之文釆,但我有自已的情怀风雨桥在我的眼中是情桥,是侗族青年男女心目中的幽会蜜语桥,我是这样想的,也想这样践行:伴随着淙淙流水声和侗族姑娘并坐在桥畔看看天空,许着愿望不是别样的浪漫吗?

         几年后读到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短篇小说《廊桥遗梦》,似乎对程阳风雨桥又有了莫名其妙的遐思,也许我遗憾什么,或遗留了什么。真的,我没有罗伯特和弗朗西丝卡从相逢,相恋到相别的这段恋情,我只是为我单身走天涯感到一丝悲哀。

 

 

[编辑 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6-12-20 00:18:08

拜读了……对本人来说风雨桥似乎更有名气,知道得也比较早……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6-12-20 06:11:46

方老师文章欣赏很有韵味!学习致敬!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6-12-20 06:17:33

鼓楼和廊桥都是文化的象征。廊桥又有改变自然,方便交通的特殊贡献。此文给人们许多遐想和借鉴,谢谢!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6-12-20 06:54:26

拜读了,致谢!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6-12-20 07:00:32

湘黔桂之交界处,三省侗族相处好。 广西侗族有鼓楼,马胖寨里领风骚。 鼓楼形状似宝塔,仰望雄鹰展翅翱。 我还看它像宫殿,千年鹤塑楼顶高。 杉木凿榫衔接紧,象征吉祥侗族好。 侗族胜迹风雨桥,学名又叫永济桥。 侗族图案画桥上,侗族兄弟手艺高。 郭老沫若留诗句,此桥定是爱情桥。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6-12-20 07:51:28

文章拜读。虽然没有去过文中所述的景区景点 但从文章中能感悟到侗寨鼓楼和廊桥的风韵。

姓名:雨人; 时间:2016-12-20 08:14:30

谢谢介绍!!!!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6-12-20 08:31:50

谢谢介绍!

姓名:伍勇; 时间:2016-12-20 08:42:05

欣赏了,谢谢!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16-12-20 09:11:51

拜读了,致谢!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6-12-20 09:32:08

谢谢介绍!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6-12-20 09:43:27

拜读了,致谢!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6-12-20 09:45:20

马胖鼓楼,风雨之桥;拜读之后,让人想往!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6-12-20 11:06:35

学习,欣赏,点赞!!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6-12-20 13:36:25

几处鼓楼几处风雨桥,历史航程从这里起锚,岁月风云承载着巨变,心灵感悟在脑海萦绕。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6-12-20 14:20:40

方老师美文,让我忆及曾经的三江之旅。侗寨的鼓楼和风雨桥是绝配,油菜花黄的时候,风景如画啊!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6-12-20 15:26:19

侗族村寨的特色,少数民族的风情,文人雅士的联想,时过境迁的感悟。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6-12-20 16:17:17

方老师好文章,特别喜欢文中的两枚门票!

姓名:唐铁柱; 时间:2016-12-20 18:08:11

学习,欣赏,赞。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6-12-20 21:15:59

欣赏了,谢谢!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6-12-20 21:52:36

欣赏了,谢谢!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6-12-20 22:46:08

欣赏美文,谢谢了!

姓名:张国栋; 时间:2016-12-20 23:18:16

谢谢介绍!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6-12-21 09:08:59

侗族马胖鼓樓,龙津风雨桥,都是历史文化的遗存,都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6-12-21 12:23:03

方老师美文,拜读了!!!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6-12-21 22:51:48

谢谢各位老师的点评。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