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月,同窗挚友由北京直飞延安公干,约我北上晤面。在陪同他由延安机场去宾馆的路上,友问,四八烈士牺牲后遗体葬在当时延安机场附近。是不是就在这里。我说,延安机场已经新建了。四八烈士也已迁入了新的陵园。你第一次来延安,应多看看,延安可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啊。此番谈话使我们改变了原定行程。
翌日下午,友处理完当日公务,我们便驱车赶赴“四八烈士陵园”。陵园位于延安城北六公里处的李家村、是1969年重建的新址。陵园占地3.8万平米,建筑面积1.5万平米,建有陈列室,烈士墓,烈士碑,27位烈士的墓碑呈阶梯状三层排列。陵园设有管理处负责管理。
据一位老年工作人员介绍。1946年4月8日,参加国共两党谈判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以及同行的叶挺、邓发、黄齐生、李少华、黄晓庄乘机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迷失方向,在山西兴县西南黑茶山撞毁,同机17人全部遇难。1946年8月15日,烈士遗体安葬在当时的延安机场的东侧。1956年,中共中央决定正式建造烈士陵园,四八烈士的陵园选择在王家坪。1958年陵园建成,除安葬四八烈士外,又将张浩、关向应等10人的遗骨葬入陵园。文化大革命时被破坏。新陵园是烈士们的第三次安葬地。
可能出于职业的关系,友对这段历史尤为熟悉。王若飞早年赴法勤工俭学,曾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1年回国,在归绥(今呼和浩特)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坚韧不屈。1937年出狱后历任陕甘宁边区宣传部长、中共中央秘书长,八路军副参谋长等职。1946年担任中共出席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秦邦宪是中共党史上的要员之一,即大名鼎鼎的“博古”。他虽在革命征途上犯过严重地“左”倾错误,但在遵义会议上及其以后,勇于承认错误,坚决执行了“遵义会议”决议。叶挺更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从黄埔军校“叶挺独立团”团长,到新四军军长,一路走来叱咤风云,令敌人闻风丧胆。邓发,哦!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给这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七个字的定位:“秘密警察的头子”。就是这个“赤匪”,当年在西安国民党特务的眼皮底下,冒着被“悬赏五万大洋“的危险,为斯诺顺利进入延安作了详尽具体的安排。张浩,原名林育英,曾是流传的“林氏三杰”之一,林彪的堂兄。张浩在中共党史上演绎的重笔功勋,是避免了党的又一次分裂。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劳工工会国际代表的他,1935年,受共产国际委派,不带任何暴露身份的材料证件,化装成小贩,只身一人穿越漠南戈壁沙漠,陕北高原,于11月底到达延安。全凭记忆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口述了共产国际的《八一宣言》,当时党中央和毛泽东对这个宣言一无所知。又代表共产国际电令张国焘取消“临时中央委员会”,立即率第四方面军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张浩烈士曾三次被国民党、日本侵略军逮捕,受尽了摧残,身体完全垮了。1942年3月6日,张浩与世长辞,终年四十五岁,安葬时毛泽东、朱德为张浩同志执绋抬棺,毛泽东说:“让张浩同志天天监督我们” !。
我们一路瞻仰烈士陵园,回忆这些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感慨万千!这些创造历史的时代精英,本该为党的事业做出更大的、更辉煌的贡献,却早逝长眠了,让人扼腕痛兮。
(此文原载<门券博览>2009年夏季号,感谢宿景周先生传递稿件---本网编者)
责编:丁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