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丝 绸 之 路 素 描
西安 宿景周
公元前14世纪张骞开通的古丝绸之路,历经各朝代艰辛经营,时断时续,大体分为东、中、西三段,而每一段又以走向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洛阳,经长安到敦煌,为东段。从敦煌出玉门关、阳关往西至葱岭(即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为中段。从葱岭往西经中亚、西亚到达欧洲地中海沿岸,为西段。
一、概述古丝绸之路三段三线之走向
1、东段丝路,是以翻越六盘山和横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选择的。东段三条线路均从长安出发,到张掖、武威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A、东段北线,从西安北行经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线路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困难。
B、东段中线,从西安北行到泾川后转往平凉、会宁、兰州,到
达武威,线路和补给均适中。
C、东段南线,从西安西行经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武威,线路最长,但补给尚好。
立于西安西郊原唐朝故都致远门旧址的“丝路群雕”
2、中段路线在西域境内随着绿洲、沙漠的变迁而变化,尤其是在安西四镇多有分岔和支路。其中北线和中线穿越帕米尔高原,在碎叶城南汇合,南线翻越喀拉昆仑山,进入伊朗进内。
A、中段北线,起自安西,向西北经哈密、吉木萨尔(北庭)、玛纳斯、乌鲁木齐(古轮台)乌苏 精河、伊宁(伊犁)、直至碎叶城。
B、中段中线,起自玉门关,向西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沿经楼兰、库尔勒、轮台(唐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库车(龟兹)、阿克苏、直至碎叶城。
碎叶城为古丝路的重要驿站。即今吉尔吉斯坦的托克玛克城
C、中段南线,起自阳关,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经若羌、且末、和田(于阗)、莎车,喀什翻越葱岭进入伊朗,古称于阗道。
3、西段线路,是我国与地中海沿岸、西亚各国最早的陆上交流通道。
A、西段北线,从我国伊宁(伊犁)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沿伊犁河西行进入中亚行脏地带,经古碎叶城,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一路西行到达陆、海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B、西段中线,从我国喀什乌孜别里山口出境,走费尔干纳盆地,经撒马尔罕(乌兹别克斯坦),西南行进入伊朗,经哈马什德、德黑兰,到达西亚各国。
C、西段南线,从我国塔什库尔干出境,翻过帕米尔山,经克什米尔地区进入巴基斯坦、印度等南亚各国。
二、我国历朝历代对丝绸之路的统辖
1、西汉时期,汉武帝时期为抗击匈奴侵扰,开辟联络西域各国的道路史称“凿空”,成为东西方政治交往,文化交流,经级贸易的陆路通道,因以丝绸交易为主要即丝绸之路。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元狩四年(公元119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西亚和大秦国(古罗马帝国)的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在河西走廊设置酒泉、武威二郡。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重设敦煌、酒泉、武威、张掖四郡,并设玉门关、阳关,以保证丝路在河西走廊的通达。
元封三年(公元108年),破楼兰、车师,打通天山东部通道。
公元105年,汉武帝封江都王刘建之女为细君公主嫁乌孙国王,特以大量地丝绸作为陪嫁。
公元前118年左右,乌孙国昆莫向汉朝廷求婚。江都(今扬州)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与楚(今徐州)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先后远嫁孙国王。纪念馆展示了二位公主和亲的史实。
太初元年至三年(公元前104~101年),征服大宛国(今新疆西部和乌兹别克斯坦一带),并在西域轮台(今轮台县南)设立都尉,驻军屯田。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在乌垒(今轮台县东小野沟)首设西域都护府。至公元前16年王莽篡权后废止,丝绸之路中断。
2、东汉时期,丝绸之路三绝三通。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鄯善、于阗、疏勒等诸国归汉,恢复西域都护府。丝绸之路基本畅通。
盘橐城,又叫作“艾斯克萨”城,位于喀什市东南郊的吐曼河岸边,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疏勒国宫城。盘橐城是东汉名将班超东汉名将在此驻守长达17年之久(公元74至91年)的城堡遗址,班超以盘橐城为根据地,抗击西奴,安抚西域,恢复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统治,并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北匈奴侵入西域,杀害西域都护陈睦,丝绸之路又被中断。
建初元年(公元80年),班超任西域将兵长史。
永元元年(公元89年),班超任西域都护,征服焉耆、尉犁二国。西域诸国全部归汉,丝绸之路再度畅通。
永远九年(公元97年),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至条之(在今伊拉克境内)到达波斯湾沿岸,遇阻而还。
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西域游牧民族羌人起义,丝绸之路第三次中断。
永建元年(公元126年),西域长史班勇(班超之子)率西域各国军兵,击败北匈奴呼衍王,焉耆归汉。丝绸之路第三次畅通。
柳中城遗址,东汉西域长史府所在地,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
3、东汉末年至隋朝约四百年间,中原和西域诸国王权更迭频繁,丝路阻隔重重,时断时通很不稳定。
4、隋朝时期,隋炀帝很重视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专设西域都尉,接待朝贡的西域各国使者。
大业5年(公元605年)正月隋炀帝西巡,七月至张掖接见30余西域各国来朝贡的使者。
大业11年(615年)正月隋炀帝在东都洛阳接见西域30余国使者,设大宴,鱼龙之乐,并颁赐厚礼。
5、唐朝时期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僧人玄奘西行取经。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循丝路中段中线经龟兹(库车)、故墨(阿克苏),至碎叶城,西南行经活国(阿富汗昆都士),再东南行至天竺(印度)。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畅通。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征讨西突厥,在其地分设两个都护府。葱岭以西设立十五个都护府,统归安西大都护府节制。
垂拱二年(公元685年),收复安西四镇,思路畅通。
长安二年(武周)(公元702年),设北庭都护府,丝路中段北中南三线并通。
长安三年(武周)(公元703年),丝路驿道沿线开始使用纸质驿券。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金城成公主入藏和亲,唐蕃道畅通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丝绸之路中断。
7、宋朝时期,北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西夏国势力逐渐强大,占领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中断。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复通丝绸之路青唐道。由靑唐城(今西宁市)西出柴达木盆地,经龟兹、于阗越葱岭,与西段北线汇和。
土楼观位于西宁市南郊始建于公元106年,为古丝绸之路青唐道的遗址之一。
8、元朝时期
蒙古成吉思汗元年(公元1206年),铁木真继大位,统一蒙古全境后,草原丝绸之路全线畅通。
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三年(公元1227年),蒙古灭了西夏,统辖了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全线畅通。
蒙古忽必烈汗八年(公元1271年),将蒙古汗国改国号为元。
元祐七年(公元1316年),设通政院统管全国驿站。
9、明朝时期,明洪武帝朱元璋制定的国策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开始施行屯田戍边政策,即“屯田遍天下,九边为刺”,形成长达万里的“九边防守驿站”。其中分布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宁夏、甘凉、固原、西宁四条长达1550公里,仅甘凉道就设驿站31个。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整修河西走廊长城。最著名的边防工程是修筑称为“天下雄关”的嘉峪关,是明万里长城的西起点。是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有力屏障。
明洪武、永乐年间(公元1368~1542年),波斯、大食、印度、撒马尔罕,花刺子模、阿富汗等西域80多个国家派使者来朝,丝绸之路上商旅络绎不绝。
明朝在极为重视维护陆地丝绸之路畅通的同时,还大力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明成祖朱棣指派郑和(公元1371~1433年)自公元1405年始,28年间七下西洋,疏通了远达非洲,欧洲的水上通道。
2005年世界航海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券
10、清朝时期,实行怀柔和用兵并举的政策,逐渐统一了西域各部族政权,丝绸之路较为畅通。
康熙二十七年至四十二年(公元1688~1703年),亲三次率兵征讨准格尔部,以后,清政府又多次西域(新疆)用兵。至清光绪二十六年新疆改建为行政省。
清乾隆年间, 新疆统一,在伊犁相继建立惠远、绥定、宁远、 拱宸、塔勒奇、广仁、瞻德、熙春、惠宁等城,古称“伊犁九城”。并在惠远城设伊犁将军府,辖制新疆西部军政事务。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汴洛(开封至洛阳)铁路开始修建,以后东西延伸为陇海跌路。这是沿丝绸之路修建的第一条钢铁大通道。
现代高速钢铁长龙飞驰在古丝绸之路上
光绪年间,从北京通往新疆的官路,有两条干线以及20余条支线,共设置了500处驿站。
原作:2008年10月
修改:2016年12月
编后语:感谢西安李小四老师提供信息,感谢宿老师将他的丝绸之路研究成果奉献给券研网,让广大券友欣赏学习到宿景周老师的新作《古丝绸之路素描 》。
希望更多的券友提供信息,把您身边善于写作、乐于撰稿的券友推荐给网站。同时也希望券友们主动自荐,把自己的作品推荐给网站。券研网给您一个展示的平台,您给券友们一个欣赏佳作美文的机会。
[编辑 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