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门票收藏沙龙2016年第四季度活动日纪事
何锦雄
近日,广州天气非常好,阳光灿烂。经前一周冷空气后,气温很快回升到15°一24°度之间,蓝天白云下,微风送爽,非常适合郊游、参观等户外活动。如此美好的天气,又适逢广州门票收藏沙龙今年第四季度的活动日将至,故和张远环相定12月18日组织券友到海珠区的纯阳观、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十香园纪念馆参观找票。通过微信群展开接龙报名,很快得到藏友们的响应,并邀请了佛山的李惠玲、苏秀萍俩人参加这次活动。詹惠颖大姐主动请缨,负责联系纯阳观的吴冰封道长,为我们参观作导游,介绍纯阳观的历史,张远环负责联系十香园的接待工作。

券友们一起乘坐上电池车前往纯阳观
12月18日上午,大家按约定的时间来到中山大学地铁站集合点,一起坐上电池车来到纯阳观,此时,吴道长早已在观前迎候我们,抱拳问好,并引导我们入观参观,为我们讲解了纯阳宝殿、元辰殿、朝斗台等古迹,到梅社书画院,欣赏观藏道教陶瓷、书画作品、广式木雕、象牙雕品等文化精品。

在纯阳观牌坊前合影

吴道长在介绍朝斗台古迹


吴道长在讲解山门上镶两广总督阮元题“纯阳观”篆书石额,两旁为潘仕成题“灵山松径古,道岸石门高”石刻联。

吴道长在介绍元辰殿、十二生肖、太岁及道教文化

现正在使用的全品门票,价3元
纯阳观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五凤村漱珠岗上,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 ,为广州著名的道观之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观规模颇大,原有山门、灵官殿、大殿、毕绝先师亭、南雪祠、清献祠、松枝馆、拜亭、东西廊房、步云亭、东西客厅、左右巡廊、库房、怡云轩、朝斗台等建筑,占地面积约万余平方米。现仅存山门、灵官殿、拜亭、大殿、朝斗台。山门上镶两广总督阮元题“纯阳观”篆书石额,两旁为潘仕成题“灵山松径古,道岸石门高”石刻联。进门后沿巡廊拾级而上岗顶,便是拜亭和主体建筑纯阳殿,殿与亭之间以一条卷棚顶短廊相连。殿后的朝斗台全部为花岗岩石砌筑,平面呈长方形,面宽4.8米、进深6.3米、高7.6米。下层有石室、云厨二间,左侧有数十步石级登台。台面原有亭阁一座,为李明彻观察天文之地,早已拆除。
据地质学家考证,漱珠岗是二亿年前火山喷发出的熔岩堆积而成,换然之,纯阳观是建在火山熔岩上的道观。
参观完纯阳后,别过了吴道长,感谢道长热情接待,使我们对纯阳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对道教文化加深了认识。转去不远的中山大学,参观生物博物馆及清末民初的古建筑。
不久,我们一行就到达中山大学校内,先后参观生物馆,马丁堂、荣光堂等古迹,并照相留念。

正门外中山大学景

券友们在中山大学的校训前合影

券友们在马丁堂前合影

中山大学小礼堂怀士堂
国立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发起筹建,校址原来在今石牌华工、华农附近,现在的校本部前身是岭南大学。这里环境幽静、古木参天,道旁的老树见证历史的沧桑巨变。还有众多清末民初及20世纪中期的红砖楼建筑,马丁堂、荣光堂、广寒宫、黑石屋等,曾一度被称做红砖楼名校。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建立于2000年,以进行公众的科学普及教育以及辅助相关大、中、小学的教学为服务宗旨。以丰富的馆藏,极具特色的文化学术氛围,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博物馆以香港同胞捐赠的“马文辉堂”为馆址,最早的标本采集于1817年,有近200年的历史。目前,生物博物馆有植物标本22万号;昆虫标本60余万号;动物标本3万号,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等37种,以及护士鲨、豹纹鲨、翻车鱼等百余种珍稀动物标本,此外还有北极熊、企鹅、鸵鸟等国外的珍稀动物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500多件,其中7.8米长萨斯特鱼龙、3.5米的新中国龙、兴义龙以及鳞齿鱼等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展览价值。是国内唯一收藏了大量国内外珍贵生物标本、并具有华南地区动植物区系特色的高校生物博物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券友们在生物馆大堂前合影

展厨内的 7.8米长萨斯特鱼龙化石

生物馆内展厅一角

陆裕沛券友制作的签名封

现正使用的生物馆全品门票,价5元
从生物博物馆出来,时至正午,我们到校园内的西苑宾馆的“聚园”餐厅共进午餐,畅谈在上午见闻及收获,陆裕沛券友将事前准备好的活动纪念封拿出来,给大家签名留念,为这次广州门票沙龙活动留下佐证。
午饭后,我们转乘地铁向活动约第3站十香园进发。约30分钟时间,来到十香园纪念馆前,打电话联系上的接待员小温,值得高兴的是,她为我们带来现时馆内正在展览的“十香雅韵、岭南一脉”画展邀请函,并为我们的参观作导游,在此多谢小温为张介绍十香园的文化和历史及送给的展览请柬。

十香园门前外景
十香园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怀德大街3号,是晚清广东著名画家居巢居廉的故居及作画之所。因院内曾植有素馨、瑞香、夜来香、鹰爪、茉莉、夜合、珠兰、鱼子兰、白兰、含笑等十种香花,故名“十香园”。居廉在此设账授徒,培养了一大批近代美术人才,当中以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高剑父、陈树人为代表,因十香园又被誉为“岭南画派的摇篮”,故居廉有岭南画派 “开山鼻祖”之称。

讲解员在介绍十香园历史

券友们在十香园纪念馆前合影
居巢、居廉在晚清画坛上享有盛名,他们绘画的艺术在继承前人没骨法的基础上,创造出“撞粉”、“撞水”激发,题材多以花鸟鱼虫为主,兼反映社会民生,构图造型巧出新意,成为清末岭南画坛的主流。
十香园内设置了《十香园与居巢、居廉》专题展览。展览以图片、实物、高分子仿真蜡像人等场景、多媒体等形展示式,并修缮复原了今夕庵、啸月琴馆、紫梨花馆故居原面貌,让观众了解居巢、居廉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十香园是广州市一处新的参观游览的好地方。该馆已免费多年。


现正展出的“十香雅韵、岭南一脉一一司徒奇110周年纪念画展”邀请函
参观完十香园出来,时间已到下午3点多,券友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和收获,握手道别,感谢组织者精心策划这次活动,期盼下次到来。
【编辑:王建】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