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安的“平安夜”
——怀念好友祝力军
在好友们互发祝福的平安夜,我的朋友祝力军却永远缺席了……四个月前还是亲切乐天的男子汉,被胃癌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友人。南京乃至全国的门券券友,再也看不到他写的文章、发的图片,再也看不到他清瘦的面容,再也听不到他爽朗的声音了!
我和祝君力军兄做朋友已有二十二年。一九九四年祝兄受所在部队委派到南京铁道医学院授课,给大学生主讲国防知识,这一讲就是三年。我因住家在铁道医学院附近,三年间祝兄常来我家聊天。也因都是在高校工作,都有共同的爱好,都有暑寒假,我和祝兄常常一道外出旅游。我们常常欣赏对方藏品,常常叙话自身的生活,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情意。
祝兄为人很低调,许是军人出生,职业性质赋予了他为人谦和的品质。我很少见到祝兄身着军装,难得的一次是祝兄的父亲在江苏美术馆开个人书法展,方知祝兄当时已是中校军衔。祝兄的藏品富有个性而且品位高雅,他喜爱近现代书画名人的资料,收藏有徐悲鸿各处纪念馆和故居出的门票、徐悲鸿画展请柬以及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给祝兄的签名。祝兄还收藏被誉为“军中一支笔”舒同的书法作品以及图片,全国各类型博物馆门券也是祝兄的钟爱。祝兄藏书千册文笔甚佳,我多次撺掇他投稿,祝兄却总是谦虚说还不成熟。凡此种种都体现出祝兄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品质,他是我心目中学习的榜样。
祝兄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收藏,记得祝兄就亲口对我说:“收藏就是学习过程,收藏就是陶冶生活情趣”。祝兄不断学习,一腔热情。祝兄积极参与南京券协的活动,他取舍极严,所藏都是文化品味很高的门券,有时在同好之间互通有无。祝兄藏有南京早期旧券,他总是爱成人之美,把别人想得到的珍品毫不吝惜地奉献出来,从这样的小事就可看出祝兄的为人是多么慷慨!
九五年至零六年,祝兄和我应全国门票交流会邀请,我们携手一道去过许多历史遗址和文化发源地。记得在赵州桥祝兄还给我娓娓道来大石桥与李春的故事;在济南千佛山向我讲述古城的演义趣文;在德州苏禄国王墓前与我商讨南京浡泥国王墓的对比性;在山西黄河壶口瀑布和我高唱《黄河大合唱》歌曲;在太原天龙山给我和上海的朋友介绍石窟的开凿由来;在兖州曲阜、在建德诸葛村、在郑州、在泰山、在杭州、在上海、在……凡此种种足见祝兄有渊博一面,更有谦逊一面,还有点诙谐的一面。
祝兄在全国券界都有很好的口碑,北京、上海、江苏、四川、山西和湖南等地。这些券友都曾跟我说: 你们南京祝力军是个好朋友,为人正派、低调、真挚、热情。是的,祝兄虽然退伍多年,依然保持着军人特有的优秀秉承,名如其人。既对收藏锲而不舍,对朋友亲切以待,对协会事务热心有加。祝兄是真正的践行者。
然而这样一个谦和、博学、友好、热诚的好人,却不幸在今年八月份因查出胃癌而住院。祝兄因病住院期间,我和南京券协朋友两次去探望。看着好友祝兄躺在病床上,重度昏迷,我潸然泪下,哽咽难言。几度轻轻握着祝兄的手,心中默念:“祝兄啊!挺住!我们还要继续做朋友,我还要聆听你的讲解,还要共同外出旅游,我们还要参加各种交流会,还有许多全国好朋友要见面交谈……”太多话堵在喉咙里说不出来,憋着眼泪走出病房,在走廊让难过的泪恣意流淌。
现代医学终究无力回天,力军兄最终在平安夜离开了热爱他的亲人和好友。他的平和,他的友善,他的真诚,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愿力军兄一路走好,愿力军兄来生平安,愿天堂里的力军兄有更多知己,更多友谊,更多幸福!
祝力军老师在全国18展现场(崔艳红/摄)
[编辑 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