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绿岛的报告》(三十四)
世外桃源十八行
伴着冬日的暖阳,我们一行八人骑着单车,行程30余公里,赶赴文昌会文镇湖峰村,到远近闻名的十八行古村落参观。据资料显示,这是一处历经数百年,至今原始风貌保留完好的传统民居。
沿着两侧植被茂密的乡间小路,骑进十八行,却不见要看的建筑。路遇一中年男子,上前打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行行古民居在绿色植物间依稀可见。在靠近一些,一组组明清建筑古朴又清雅。一条条窄巷深邃呈现,一行行住宅行距清晰。走在窄巷的青石板上,步履轻缓,一步迈入了历史的年轮中,恍惚隔世。
房子由清一色的青砖块块垒成,只是这砖小而薄,岁月无情,有的砖变得乌黑,有的砖长满了“皱纹”,但它们紧紧相依,任凭风雨侵蚀,而痴心不改,护着主人的家园。在十八行里,每个院落之间都留有一定距离,形成小巷,便于各户人家出入。这种布局使宅子之间既相互独立,却又相应相连。
十八行的祖先林氏于明朝正统年间从福建莆田迁居于此,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老祖宗来到这里时,想把兄弟们集中起来住在一起,兄弟同心。基于这个理念,每行屋子内住的都是由同一房分出去的兄弟辈直系亲属。住宅全部坐南朝北,每个院落都保持着相对统一的样式,总共十八行,故得名十八行村。
穿行于街巷中,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是敞开的。伸头望去,偶有人影,多是老人和小孩,大多房子无人居住。和海南许多村庄一样,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或侨居海外。但不管十八行的年轻人走得再远,心中也会保持着“兄弟同心"的观念,逢年过节,或是家中有大事要商量时,总会赶回来。
我们在建筑结构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十七行细细观赏,从结构到壁画装饰,从屋内家具陈设到院内花木栽培。尤其是站在这一行第一间房屋门前,竟可以将整行房子从头看到尾,上下通透,令大伙惊叹不已。
路过一片空地,这里的古物让我们驻足停留。荷花缸、上马石、抱鼓石……据说这是清朝初期曾任江西高安县知县的林运鑫在世时所用之物,这是他家的宅门或封门牌坊所在。看着这些古物,我们对这个古老村庄心生敬意。
十八行村是国家住建部与文化部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牌匾存放于居住在四行的村长家里,时间关系,无缘谋面。
离开的时问到了,再次回首望去,这一行行古老且又安静的房子,那些无声的砖瓦门窗,悄然印证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陪伴着曾经的沧海桑田。虽然它们只能永远停留在原地,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就算不能领略世界的广阔,但能与小村同呼吸、共命运,目睹600年的炊烟袅袅,欣赏夕阳西下时老牛回家,能说不是一种福祉吗?
离开古村的瞬间,依稀想起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恕我直言,这十八行不就是陶先生所说的世外桃源吗?如果可以,我愿在此处求得一老屋度过余生,伴椰风海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编辑:张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