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碑质为沙石。东晋安帝乙已年(公元405年)刻,现存于曲靖一中爨轩内爨碑亭。爨宝子碑为全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编号为1-126-4-2。
此碑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南宁(今曲靖)出土,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后来被一乡民用做压豆腐的石板。咸丰二年,曲靖知府邓尔恒发现豆腐上有字迹,大为惊异,急忙派人找到卖豆腐之人。将碑石运回府中,后置于城中武侯祠。当时,正是碑学大兴而帖学告退的时代。所以,它一经发现,其怪诞的用笔,随意的结体所表现出的古朴味道,立刻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被视为书法作品中的奇珍异宝,阮元称它为“滇中第一石”,康有为誉为“已冠古今”。
爨宝子碑碑首为半圆形,整碑呈长方形,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碑文计13行,每行30字。碑尾有题名13行,每行4字,额15字,均正书。此碑的书法在隶楷之间,体现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风格,为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其极高的书法的地位。在书法史上与《爨龙颜碑》与《爨宝子碑》并称为“爨”,前者因字多碑大称“大爨”,此碑则被称为“小爨”。
爨宝子碑碑刻署年为“太亨四年岁在乙已”(即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因两晋有禁碑之令,故当时刻石极少,相对于当时社会大量流行的手札、墨迹来说,它是东晋碑版书法中一颗灿若星辰的明珠。
参观爨宝子碑不需要门票,但是有一枚请柬填补了国保门券收藏的空白。
这是一枚《纪念爨宝子碑建碑1580周年-碑林书画作品征集-邀请书》,三折页,有碑文图案,还有“造福子孙后代”的篆刻,是不可多得的佳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