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中问古之三
郑州虽说是省会城市,却不是七大古都,河南占据三个古都已属罕见。然而,郑州建城历史在所有古都中是最早的。1950年考古工作者在郑州二里冈发现了商代遗存。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根据地层关系证明它比安阳殷墟要早。
我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我已来到这个城市,开始了对这个京广、陇海两铁路在此交会的中原古城旅游和寻古。研究考古学的,有一处遗址是逃不过的,它为我国商代奴隶制社会和古代城市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我既然已在郑州那能错过机会,当然要去一探。我知道一般游客也喜欢看古迹,如城隍庙、二七双塔等等,对没有游览趣味的遗址是不感兴趣的。我顺着东大街穿行到楼城东路沿着泥土堆成的土城墙又折向北慢慢看,边琢磨,用笔记下每处的概况,这也是课堂上老师经常性的要求。不做笔记很难理解古人为什么要筑如此的城垣,所以好的习惯也能提高记忆力,这段夯土城墙就是考古学上著名的“商城遗址”。每次站在遗址面前,仿佛置身于当朝,是一个当朝的臣民。在商城遗址我看到房基,地窖,水井。我是否在商代住过;我是否用木桶汲过水;是否和族人作弓矢网罟渔猎,埏埴陶冶制器;是否与部落巧匠在作坊铸青铜;是否跟着首领研制玉器,磨制骨器。这些手工劳动作坊充分说明商城遗址已形成城市,更重要是有大面积的石柱础的夯土台基,很能证明是宫殿遗址。所以我说我是商代人,也许是贵族,因我走在宫殿遗址上就如同我在发号施令,规划着城市建设。
考古遗址和出土实物都说明了这处商代城址是极为重要,对远古的呼唤,我只能用想象来穿越。的确,一个遗址的发掘提供了珍贵信息,更为辛苦的是考古工作者既要靠双手发掘,又要靠头脑去推敲遗址的性质,更要靠经验和相关资料给考古发掘一槌定音的总结。
我在“商城遗址”面前看到了古人的智慧,看到了商人建城的宏图,也给我留下了来郑州问古的课题,中原文化在黄河流域为什么如此的灿烂,如最早的文字、陶器、铜器和陶文符号。这将是我一辈子学不完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