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耄耋读音争论的故事
这枚“中国文字博物馆”门券(见照片一),设计典雅大方,凸显了万青丛中一点红的特色——券色基调为天蓝色和一方红“字”章。博物馆广场矗立着一座“字坊”,取甲骨文、金文中“字”字之形。通向展馆的主干道两旁,立有28片极具代表性的青铜甲骨文片组成的碑林,券面隐约可见,寓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
中国文字博物馆,于2009年11月16日开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首座以文字为“藏品”的国家级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与市区西北部甲骨文的发祥地——殷墟遥相辉映,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览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博物馆。欣赏之余,想起一位同学给我讲了一个有关文字的故事,今讲给朋友听。
这是前几年的事,那位同学来家做客,开门见山的对我说:今天是给你讲一个故事,还请你抽闲把故事讲完。那位同学讲:在一次退休人员座谈会上,先传达上级关于关心退休人员生活的文件,组织会的工作人员当读到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特别要提高耄耋老人的生活质量......,一位老人插话:你读错了,不是耄耋(mao die)是耄耋(mao zhi)。七嘴八舌的形成了辩论会。那位工作人员,马上从抽屉里拿出本新华字典说:各位都别说了,让我们请教一下“老师”,很快翻到耋页,指着“耋”字说,哪位师傅会汉语拼音,给证实一下。一位老人接过字典,看了看说,是念耋(die),大家都不再说什么,可那位插话的老人沉默了一会,于是不服气地说,我念一辈子耋(zhi)了,有学问的同志回去查一查,有没有念耋(zhi)的。那位老同学接着说:散会后,我查了几本字典,都念耋(die),今天请你帮我查一查,是否有念耋(zhi)的,不着急。
我还真的当回事,翻阅了我手头所有的字典(新词林-1953年版、新华词典-2001年版、现代汉语词典-5、6版、辞海-缩印本及增补本、新华字典-10、11版和四体大字典-1980年影印本)。说也奇怪,只有在《四体大字典》中这个耋字,用“侄”字注的读音(见照片二)。《四体大字典》的注音,那时既没注音符号,更没汉语拼音。我国古代汉字的注音,一是用同音汉字注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不易读出;二是用两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读音,不易读准。在《四体大字典》中,用“侄”给耋注音,于是产生了一个疑问,“侄”读什么音呢?在《四体大字典》中查 找“侄”字,人部首和难字检查表中均没有“侄”字。于是又翻阅《新词林》,侄是姪的俗写(见照片三),又在《新词林》中查阅“姪”字,姪的注音是“直”(见照片四),又查阅《新华字典》,侄的注音zhi,姪是侄的异体字(见照片五)。再查阅《辞海》,侄(姪),侄即姪,注音zhi。又在《四体大字典》中查阅“姪”字,注音为“執”(见照片六),可见耋字读音为zhi,即耄(mao)耋(zhi),那位坚持读耄(mao)耋(zhi)的老同志还真有了根据。使我也糊涂了,我国古代,“耋”字读音用“侄”字注音,为什么不用“姪”字注音呢?又打开电脑“百度”了一番,耋字读音都是读die。这难道是《四体大字典》失误吗?我手头的《四体大字典》是1926年上海扫叶山房编辑出版的《四体大字典》1980年影印本,不会发生排版错误。衷心希望券友,特别是手头持有《辞源》《康熙字典》的券友,或知情的券友,帮助我那位同学把这个故事讲完、讲完美!谢谢!
朋友,待看下一个传说故事 且等老叟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