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去“一大”会址是2002年,门票3大元,算是自费进行革命教育,第2次去是7年后2009年,那时会址也免费了。此行又是隔了7年,房子没变,就是感觉和原来的布展有所变化,一问,果然,建党95周年嘛,隆重一下。还有就是参观的人明显增多,熙熙攘攘,犹如庙会。
会址在黄坡南路往南兴业路上,这里曾是法租界,梧桐浓荫蔽天,周围有不少上海特色的石库门建筑。石库门当时很新潮,每幢2层,独家独门,黑漆大门边有石条相砌,门楣上装饰着或方形简约的格子、或红褐色卷草浮雕。“一大”会址也是如此。
“一大”景点由纪念馆和会址组成,占地面积600平方,而会址仅18平方米,是个标注历史的地方而已,有着扩延性、纪念性的功能,和不远的“二大”会址性质等同。会址依旧安检,大小保安都各司其职,严阵以待,进去后,凭身份证刷取热敏纸门票一张。
建国后,寻找“一大”会址也破费周折,最后在周佛海的夫人杨淑慧的帮助下,才始辨其地。其原为“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兄弟李书城寓所的客厅,它位于小楼的一层。里面的桌椅板凳和摆放之物,后来也是通过当事人鉴定后复原的,其实它们也都是纪念意义罢了,实质大于形式。
1921年7月,这里举行了13+2的秘密会议,李达、李汉俊、董必武、毛泽东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另外2人就是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后由受到干扰,从而转战到嘉兴那只漂浮的小船上。
这13人中,有的矢志不渝,有的徘徊观望,有的坠入深渊,一种主义的初始信仰阶段,需要一种较高度的理解性,行为的参与不表示与认知同步,能善始善终则是勇气,因为它不是一个现实性福利,也不具有前瞻性,未来的路都有着不可触摸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智慧性选择了,一切信奉主义的机构皆是如此。
馆内有董必武题的“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这8字语出《庄子》。很好理解,一件事开始有时简单,但要做大、做强、做成功,则是一个艰巨的工程。从50多人起步价,到8千多万人力资产,从边缘到核心,如果只做简单的剖面,其事功成名就还确实不易。
在会址的不远处,就是上海的新天地,那里欢腾喧闹,有着年轻的动力,一些欢歌笑语都混杂在城市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致里,情景已不是民国10年。
以下是我收藏的部分一大会址门票:
中共“二大”旧址在成都北路,当年还处在幽街深巷中,修建延安路高架,这房子裸露出来。会址依旧是一排坐北朝南的石库门,建成于1915年。“二大”景点由纪念馆、会址和平民女校旧址组成。和“一大”会址一样,游客还是络绎不绝。
这里曾是李达的寓所,特别状态下的聚会是秘密的,选择一个地方必须是深思熟虑的。“二大”是“一大”一年后,即1922年7月开的,出席代表有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施存统等12人,其中有一名代表至今姓名不详,遗落在历史的名单外。这次会议有了宣言与纲领,人数已由55人发展成195人,数量的增值只是个机械数字,但它代表了更多人的理念认同。
有趣的是毛先生缺席了这次会议,原因是他记错了开会的地方,给个QQ微信啥的,一切就OK了。顺便说下是施存统,他是共青团的创始人之一,他不熟,他的儿子施光南总熟悉吧,如果还不熟,那《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打起手鼓唱起歌》听一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