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赏析(四)
第二部分 苦难与抗争
七、《怒吼吧,中国》
作者简介—— 李桦(1907—1994),现代版画家,美术教育家。广东番禺人。1926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校。1930年自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川端美术学校学习。1932年回国后任教于母校。1933年冬开始自学版画,翌年举办了一次个人版画展,从此投身新兴木刻运动。1934年在广州组织现代版画会,主编不定期木刻画刊《现代版画》,并开始与鲁迅先生通信。1936年受全国木刻界之托组织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七七事变后投笔从戎,转战于苏皖赣鄂湘等省,在历次战役中,作战地素描近千幅。
作品简介—— 创作年代:1935年 规格:20×15cm 黑白木刻 这件作品采用象征手法,以一个被紧紧捆绑、双眼被蒙蔽的痛苦而屈辱的男人躯体,预示一个民族终要起而怒吼和抗争的忍无可忍的选择。从这件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结实明快的画风和苦心经营的处理,也可以看出他在木刻民族化上的努力。作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30年代新兴木刻的力作之一。
八、《七七的号角》
作者简介——唐一禾(1905-1944),湖北武汉人,现代油画家。1924年由武昌艺专入北京美专学习,当时闻一多任该校教务长,唐一禾深受影响,树立了爱国主义的思想。1930年到巴黎学习油画,师从新古典主义大师劳伦斯,打下了现实主义绘画的基础。1934年回国,任教于武昌艺专,并以宣传画、油画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4年画家与其兄乘船去重庆,不幸船触礁遇难。
作品简介——创作年代:1940年 规格:33×61cm 材质:布面油画 这件作品是唐一禾于1940年为创作巨幅油画而制成的草图。但这些草图均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国家的英勇精神,是一件反映抗战生活的佳作。在横幅的画面上,作者绘了一个学生文艺宣传队走向街头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的情景。这幅作品中的人物多以他的弟子和音乐系的学生为据,有感而发。画中的人物既有个性特征,又揭示出那个时代热血青年的共同气质。队列的行进感和朴实无华的暖色调很好地表现了这一主题,并产生激励观众随时加入到抗日洪流中来的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