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解之谜(57) 《雷台汉墓疑云难消》

张厚培
显示日期2017-01-26;访问次数:545; 电脑端

雷台汉墓疑云难消-1.jpg

编辑:陈明新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7-01-26 00:18:34

不管有什么疑问,但铜马留给的灿烂文化值得自豪。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7-01-26 05:00:29

好像在一篇文章中见到 在郭沫若对“铜奔马”命名之前 对于这一出土文物有好几种叫法。“马超龙雀”有之,“马踩飞燕”有之,“天马凌燕”有之,最后由郭沫若一锤定音,“马踏飞燕”才固定下来。 其实 个人看法 以后出土的文物应该向国人说明诸种缘由 向全国国民“征名”。可能会出现比“权威”“专家”更好的命名也未可知。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7-01-26 05:14:00

拜读学习了,谢谢!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7-01-26 06:18:41

六张争一,五马争一。 研究研究,终还是迷? 谢谢厚培介绍。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7-01-26 08:10:17

马踏飞燕图邮资门票也是许多券友的宠爱!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7-01-26 08:14:37

学习了,了解了马踏飞燕的由来,谢谢介绍。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7-01-26 08:39:27

“马踏飞燕”凸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姓名:胡东华; 时间:2017-01-26 08:43:28

有时候小人物说的不见的不对,只是人微言轻,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和领导的重视,相反往往上级领导随口说的一句话,下面的人当成金科玉律。相对于某些部门,郭沫若学术渊博,曾说此铜奔马值得研究,所以才有诸多人的关注,有马超龙雀、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命名,为了统一称呼,1983年以马踏飞燕为名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又以“马超龙雀”为名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沿用至今,但马踏飞燕是最深入人心的叫法。或许当初如果没有郭老的慧眼卓识,这件国宝级艺术品还被淹没在众多的文物之中。再有许多古代出土文物的用途、名称都存在争议,有的文物随着研究的深入,变化的命名可能会更接近真实情况,如司母戊现在更名为后母戊即是,这也是考古的魅力所在。再进一步想一想,如果一个不懂业务的领导随口命名一个“奇葩”的叫法,可能会漏洞百出贻笑大方呢。谢谢张培厚老师的精彩介绍,引起我一番感悟,一家之言,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姓名:伍勇; 时间:2017-01-26 09:30:02

难道那个墓一定是张家的?不可能是其他人的吗?既然都是迷,为啥一定要推测墓主人姓张?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7-01-26 10:07:15

张老师讲史,很爱看,这个汉墓在中国考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马踏飞燕被郭沫若定为国宝,也是中国旅游标志。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17-01-26 11:42:10

拜读学习了,谢谢!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7-01-26 12:12:07

因为龙雀是神鸟,所以“飞燕驮马”是正宗。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7-01-26 15:07:49

“马踏飞燕”出土处,是一个不起眼的墓葬,与龟山汉墓相比差远了,我曾入内参观。

姓名:陈捷; 时间:2017-01-26 15:17:46

欣赏了!!!!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7-01-26 16:05:30

马踏飞燕,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邮资门票(简称马片),是许多券友的最爱!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7-01-26 20:31:51

如果人云亦云,考古的都得失业,所以争论是考古人的永恒主题。争论本不是坏事,留下故事待后人评说……马踏飞燕表现的动静之美,显示出我国古代对相关力学知识的掌控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7-01-26 21:24:59

为古代设计者的丰富想象赞美!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7-01-26 21:50:50

学习欣赏。谢谢介绍。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7-01-26 22:56:45

又上了一堂历史课,学习了!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7-01-26 23:02:31

佩服古人的智慧。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7-02-02 10:45:04

感谢老师们的支持和鼓励!!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7-02-03 15:34:48

欣赏了,马踏飞燕的修复节目曾在电视上看过。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