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钱逛庙会
——丁酉年记事(初六)
今天是丁酉年正月初六,儿子儿媳和孙子隆隆去了郑州的隆隆姥姥家,我们老两口商量着去热河庙会转转。
记得小时候的庙会也是热闹得很。那时候的小,是八九岁到十二三岁的那个阶段。能记得事儿了,又很调皮,一天之中跑个几十里路也不觉得累。跟着秧歌会、高跷会、背歌会、戏班子满世界地跑,不知道累,不知道渴、也不知道饿,更不知道家里人是不是惦记着你。拽上几个小玩儿伴,直疯到看见满天的星星,这时候,才知道拖着疲惫饥饿的身体回家。
有先生问了, 你说的到底是哪个时间段呀。告诉您,到1963年,也就是“瓜菜代”刚过去的前后那一段,我整十岁。直到“文革”,“破四旧”、“封资修”的东西全部销声匿迹,“红海洋”、“忠字舞”登上了历史舞台,“文革”的两派争斗,那是大人们的事儿。我经历“复课闹革命”、“学工学农学军”、“上山下乡”后,1970年10月,我参加了工作。
如今的庙会,大多都是固定的地点,而且商业味很浓,他们会把场子封的很严实,卖票。小孩子更是没有可乘之机,倒是各种特色小吃颇能满足他们的口味。我们那时一块糖疙瘩、或是一个冻酸梨,如果能吃上一串冰糖葫芦,那就是很奢侈的了。好在现如今,人们的腰包虽然有的鼓,有的瘪,但吃喝是没有问题的。如今的现代人,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追求,高质量的精神追求甚至超过了物质方面的攫取。
我们老了,还能追溯到童年的乐趣,实在是要感谢这个好时代,下面,就请各位券友老师们跟我们一起逛逛热河庙会,一同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吧。

庙会门口验票很严,“撕票”挺狠

庙会就设在大佛寺广场前

现在的玩具都很现代

吹糖人儿的

不少女童在这里驻足

背歌(非遗项目)表演

背歌表演

小朋友戴着面具看背歌


耍中幡,(非遗项目)仔细看,图片中有棒槌山

吃着棉花糖赏中幡

抬歌(非遗项目)准备出场

抬歌表演

抬歌表演

飞来一只小蜜蜂

河北梆子联本戏剧

舞龙表演

舞龙表演

萨克斯表演《北国之春》

高跷与杂技

高跷与杂技

唢呐加口技

唢呐绝技

狮子们都累啦

白天庙会,晚上灯会

给老伴拍一张带创意的,火火红红新一年

在此向券友们说明一点,这张票是我在检票前用手机拍下的,这张票已撕得不像样了。
钱宝林
丁酉年正月初六23:50分于承德头道牌楼

编辑:张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