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欣赏“中国汉字博物馆”门券(见照片一),浮想联翩,再讲汉字读音错与对的故事。
一个人,即便是位高官,在致会议开幕词时,有时常把“莅(音立)临”读成“位临”。一般百姓读错别字更多,如“破绽”读成“破腚”,“酗酒”读成“凶酒”,举不胜举。
也有些字,原先读音有些怪,一般读者经常读错。如“确凿(音昨zuo)”、“呆(音艾ai)”板、“曝(音瀑pu)光”等等,很多人都读成“确凿(音遭zao)”、“呆(音待dai)板”、“曝(音爆bao)光”后来因为念错的人太多了,相关部门大概觉得既然念错的人占大多数,干脆就坡骑驴,因势利导,删掉正确的读音,一律改成错误的读音。于是成了今天的“确凿(zao)”、“呆(dai)板”和“曝(bao)光”。今把1953年版《新词林》和第11版《新华字典》中确凿的“凿”、呆板的“呆”和曝光的“曝”的读音比较如下(见照片二、三)。本人还保留一纸早期摄影用的“曝光计祘表”(见照片四),其“曝光”的“曝”读音为瀑pu 。我常看中央台的“海峡两岸”节目,台湾的电视主持人和专家仍读“曝(pu)光”。
由此可见,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对与错都是相对的。
注:《新词林》中的汉字注音有三种—汉字、国音注音符号、北方话新文字。
朋友,待看下一个传说故事,且等老叟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