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绿岛的报告》(四十七)
革命星火映琼崖
在海口著名的骑楼老街片区附近,解放西路车水马龙,一派现代气息。沿着解放西路邮政局旁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前行约百米,一座开阔的琼北特色民居大院跃入眼帘。竹林里131号,邱宅。90年前,在这个院落里发生的一件事,改写了琼州大地的历史。1926年8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1926年初,虽然说是国共两党合作阶段,但是已经危机四伏。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提出了“整理党务案”,开始对国民革命军内部的共产党人进行清理。在这种微妙的革命形势下,退出国民革命军,转入地方开始从事组织领导工农运动的王文明、罗汉等人,筹划召开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选定召开会议地点成了当务之急。有同志找到了身为商人的邱家少东家邱秉衡。邱秉衡受早年参加革命的舅舅叶文龙影响,接受进步民主思想,认同共产党的宗旨,一切便在情理之中了。
90年前的竹林村,远没有今日这密不透风的建筑群,到处是青翠的竹林和清澈的水塘。竹林的尽头,有一座幽深的二进三间的四合院,房子的梁柱是用印尼坤甸木做的,屋脊屋檐都绘着草龙纹饰,大气而又典雅。这个院子是邱秉衡的父亲邱爵一于1919年修建的。为了经商和生活方便,平日里邱家人都住在新华北路,这座邱宅多数时间空着。
1926年的一个夏夜,在油灯的微光中,邱宅二进院上房里中共琼崖一大召开。除广东区委特派员杨善集外,当天总共到场11位代表。会议分析了当时全国和琼崖的革命形势,确定了大力发展党组织并通过职工运动、农民运动、政治工作、军事工作等,掀起琼崖革命高潮。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简称中共琼崖地委)组织机构,王文明当选第一任地委书记,完成了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作。从此,中共琼崖地委带领240多位共产党员,活跃在琼崖革命斗争的最前沿。琼崖革命在党的领导下,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以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精神,最终迎来海南解放的伟大时刻。
在参加中共琼崖一大的12人中,最后看到新中国成立的仅仅有1人,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叛变革命,没有一个成为反革命分子,绝大多数为了伟大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最先牺牲的中共琼崖一大代表,是年仅25岁的李爱春。1927年4月22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李爱春不幸被捕。面对叛徒的无耻劝降,李爱春高声怒斥。临刑前,他严词痛斥国民党破坏国共合作的可耻行为,并高呼革命口号,被国民党用铁线勒死于府城五公祠后。
陈三华,与会中唯一的女代表。遗憾的是,这位出生于文昌,曾任中共琼崖地委委员兼妇女部部长的传奇女杰,竟无任何相片或画像传世。1943年,陈三华在苏北牺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当我们漫步在海口西海岸风光带,看浪卷沙拥时,当我们围坐骑楼小吃红木大桌,遍尝海南美味小吃时,当我们玩累了,在老爸咖啡馆静品浓香时,当我们在万绿园草坪旁,看对对情侶拍摄婚纱照时,不能忘记90年前,在竹林村邱宅开会的先贤们,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一切!
正是:
冬日访邱宅,怀揣敬佩情。
往事历历在,革命作先行。
铮铮有铁骨,耿耿见丹心。
风云九十载,千古浩气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