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翁俏夕阳 砥砺奋进奏华章
——由《刘老说券》发表100期想到的
日前浏览网站,《刘老说券(99)再讲汉字读音错与对的故事》扑入眼帘。最引起我关注的,是“刘老说券(99)”几个字,这意味着, “刘老说券”马上就要100期了。
随查网站编辑记录,《刘老说券(100)讲自己的故事,以兹纪念》已在后台备展。
好快呀,从2012年7月25日编辑部发布“关于开设《刘老说券》系列专栏的通知”至今,《刘老说券》已经伴随我们4年又三个月了。
一位耄耋老人,历时4年另3个月、1550天,撰写了100篇体现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稿。这一串数据,引起了我想捋一捋围绕“100期”相关话题的兴趣。于是这些天我站在电脑前,点开网站首页“专题系列”中“刘老说券”逐篇浏览系列文章,在搜索功能中作者一栏输入“刘铭元”粗略翻看其它相关作品,加之平时浏览这些作品及对作者多年的了解,于是就有了自己对刘老先生成就“100期”相关话题的点滴认识。
书香相伴。读书、藏书,已经是刘老坚持多年的良好习惯。打开刘老的书柜,古代的《三言二拍》、佛教名著《名山游访记》和《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徐霞客游记》、《保定旅游故事》、《保定民间传说故事选》、《太行魂》等诸多书籍映入眼帘,以“天下游”为题目的一本本剪报册显示着主人的良好阅读习惯。这些书籍无疑成为了刘老写作的基础资料。
网络相伴。为从媒体上搜集故事,刘老设置了“看电视记笔记”、“看电脑、微信笔记本”和“写作杂记本”,发现故事线索随时记载,然后再查找资料。这三个本子是构成刘老写作“文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老在电脑前写作
老伴相伴。老伴,指老来之伴,是伴随,是伴同。描述刘老与他夫人王淑珍这对恩爱夫妻,用相敬如宾、白头偕老、举案齐眉等词语已经不足以完全概括表达,用伴随、伴同只能形容他们生活中形影不离。我更关注的是刘夫人在心意上、行动上对刘老爱好的理解与支持、互补与呵护。刘老擅长创作,但操作电脑是短板,刘夫人从零学起练打字,使刘老写在纸上的作品变成电子版;老俩对电烙葫芦画产生了兴趣,他们各取特长,刘老绘画、刘夫人电烙,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刘老收藏老唱片、古瓷器需要资金支持,刘夫人鼎力支持,从不吝啬。这种心灵的呵护、兴趣的相伴,是老俩健康长寿的基础,也是不懈创作的动力。
刘夫人在录入文稿
券友相伴。券友们的鼓励与帮助,使刘老“100期”锦上添花。这在刘老的相关文章中已有感慨:王学增、常金海、崔艳红等券友无偿支持撰文所需门券,胡保平、陈捷、何锦雄等券友积极跟帖,或鼓励,或指正,“都是对自己的支持和鼓励,也是提高自己作品水平的老师。”对此,刘老感叹“真是金银有价,友情无价啊”!
细数刘老十年来对券研网的奉献,让我们肃然起敬。
成果喜人。已经发表的100篇文章,有纯传说故事(40篇),有真实故事(28篇),还有名人故事(14篇)和知识性故事(11篇)及历史性故事(7篇),较好的体现了传说、现实、科学相结合的创作原则。这些作品既丰富了网站内容,也给自己积累了成果;给券友们提供了共享机会,也愉悦了自己的身心。
精神感人。从2007年3月22日发表第一篇文章开始,十年时间,刘铭元老先生已在本网发表各类作品260篇。2012年开始“刘老说券”系列文章创作时,他已经是79岁高龄了。他的文章还经常见诸报端,其收藏故事亦在保定电视台播放。他孜孜以求、默默耕耘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出一个老党员对共产党的真诚感恩,无不体现出一个老藏家对社会的不懈奉献。他用实际行动,鞭打着目前充斥网络的“退休就是自己享乐”等放弃社会责任的废颓行为。
刘老先生上学时未学习拼音,为操作电脑,古稀之年从头学。这是他自制的“汉语拼音字母注音表”。
残破的新华字典“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页,显示着主人较高的使用频率。
过程诱人。端正的认识,规律的起居,勤奋的写作,骄人的成果,使刘老晚年生活充实。如今,84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仍然身体力行给周围的人传递“正能量”。 刘老自信的告诉笔者,作为老年人,高雅的爱好广泛使我们精神充实,避免了不良嗜好的侵蚀。坚持创作会使大脑细胞得到充分刺激,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愿我们能从刘老的精神追求、生活规律、甘于奉献等方面收益点滴,不断修生养性、完善自我。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希望刘铭元老先生珍重身体,劳逸结合,为繁荣券研网生活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