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使门券收藏如虎添翼
李新建
忽如一夜春风来,悄然间门票收藏登上了微信这个时尚平台。各地的门券组织微信群、个人微信群、门券微店、门券公众平台如雨后春笋,用微信分享收藏信息,进行藏品交流、交易,已成为门券收藏圈的新时尚,可以说门券收藏跟上了新潮,已经进入了微信时代。
一、 微信是券友勾通的桥梁
微信其无可比拟的便利性,拉近了券友间的距离,只要有点空闲,大家就成了“低头一族”。清晨问候、券界新闻、集券信息、淘票苦乐……尽在方寸屏中。你来我往的聊天调侃,探讨交流格外温馨,就像面对面坐在茶馆促膝谈心,足不出户就相会了老券友,结识了新券友,增进了友谊,学到了新知,极大的开阔了集券视野。
微信使门券组织更加活力四射,给门券组织开展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组织的活动、交流通知、旅游淘票、券友的家中大事等信息在群里一经发布,即刻送达到会员。很好地激发了组织的活力,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在做到广而告之的同时还节省了资费。
二、 微信是自我展示的窗口
券友将自己创作的门券作品、收藏的得意宝贝、新收获、新研究、新感悟……发送到微信上,会得到朋友们的评论、探讨和点赞,既展示了自己的集藏创作水平,又能得到帮助和启示,还能让人充满成就感。足不出户就进行了一场门券收藏艺术的鉴赏和讨论交流。
在门券网站上发表的作品,将链接发送到自己的朋友圈或微信群中,弥补了专业网站受众群体的局限,极大地拓宽了受众面,除同好们能欣赏外,集券圈外的亲友也能欣赏,加深了亲友对你集券的了解和印象,外出旅游为你留票会更积极,甚至会吸引新友加入券藏队伍。
三、微信是门券交易的平台
券友在群里发布交易信息,操作简便,其票图和品相、价格一目了然。通过微信交换、出售或购买门票,过程中的异议可随时互动解决,这种互动充满了人情味。更让人叫绝的是微信支付,现付现收,快徢方便,极大的提高了成交速度,促进了门券交易的红火。
1、交换
热衷于交换而不习惯买卖的券友(占大多数),将自己的复品或将自己的需求发到微信上,感兴趣者便能即时回应。见到心仪的藏品与对方互动一下,双方只需手指一点,交换倾刻谈成,门票和友谊双丰收。
2、门票买卖
不少资深卖家券友,在自己建立的朋友群里发贴卖票,比较网上发帖卖票更加方便简捷,手机拍照替代了扫描,传图只需轻点手指,图片不受大小的限制,还能做到随时随地发布。对于买家券友来说,在群里购票的便利性不言而喻,可用“随时购”来形容,且成交与否还能做到实时双向回应,极大地方便了双方的买卖统计。所以,这种购票方式吸引了众多券友的眼球,卖家乐此不疲,买家趋之若鹜,卖家在群里卖券和买家在群里购票已成为券藏界的新常态。
3、拍卖
微信拍卖是又一种门券交易活动形式,它的出现使拍卖变得随意起来,与传统拍卖相比其受众面更广,参与度更高,使无缘参加传统拍卖的券友得以大开眼界。
卖家群的“随意拍”可以整天进行,毫不担心没有受众,大家你争我抢,高潮迭起。卖家群的“定时拍”和地域券友群的“每日一拍”吊足了券友们的胃口,拍卖预告清单中的券品让需要者跃跃欲试。微信拍卖已经成为传统拍卖形式的一种非常好的补充。
通过微信朋友群交易藏品已经成为当下最时髦的收藏品交易方式。
四、公众号是传播门票文化的捷径
微信公众号是传播知识、聚集人气的捷径,它的出现,使浏览变得随意。一条信息可以同时推送给成千上万的关注者,这些关注者又可以利用各种空闲时间阅读,并能分享给自己的朋友,使信息的传播更加有效。
“门券收藏研究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弥补了电脑上网时间和地点的局限。其公众号的推出使券友们浏览网站的内容更加方便快捷,使网站的人气更聚集。在手机上对公众号一点,浏览立刻实现,即使躺在床上,也可浏览到网站最新内容。公众号是门券网站或门券组织以及个人聚集人气和传播门券收藏文化的有力武器。
当门券遇上微信,券友瞬间咫尺天涯,那人性化的动图、轻松的调侃、亲切的问候,使人置身在欢声笑语中,实现了名符其实的快乐集券。
微信这个当代最流行的社交工具,被门券收藏者赋予了新的利用价值和文化内涵,为门券收藏事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渠道,开辟了暂新的天地。
2017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