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解之谜(71) 苏州双塔之谜

张厚培
显示日期2017-05-03;访问次数:568; 电脑端

苏州双塔之谜-1.jpg

编辑:陈明新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7-05-03 00:48:30

拜读……长知识,谢谢张老师!……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7-05-03 06:00:38

欣赏了!今人的思维好像还没有超过古人。 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去看双塔 曾写有一首小诗 “小巷曲仄觅双塔 玉立婷婷姊妹花 可怜夕阳斜照处 镜中佳丽未梳妆”。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7-05-03 06:10:28

古人的智慧多多,有许多成功的事情至今后辈不及。谢谢张老师!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7-05-03 06:20:29

聪明才智的古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7-05-03 06:48:09

建造双塔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7-05-03 06:54:43

全国双塔之多,数苏州最美,又一个之谜,令人耐读,细细品味,张老师写得入木三分。

姓名:马明言; 时间:2017-05-03 07:08:25

赞叹古人的智慧!

姓名:伍勇; 时间:2017-05-03 07:10:40

欣赏了,谢谢!

姓名:刘振林; 时间:2017-05-03 07:13:04

拜读了!谢谢!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7-05-03 07:54:52

双塔并立,巧夺天工。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17-05-03 08:27:32

欣赏了,谢谢!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7-05-03 08:35:02

让人充满幻想!

姓名:刘会英; 时间:2017-05-03 08:40:59

谢谢张老师的介绍,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姓名:宋振清; 时间:2017-05-03 08:43:41

劳新人艮的智慧深广啊!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7-05-03 09:05:11

经介绍,涌起观览的漪涟,谢谢!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7-05-03 10:19:50

从门票图和照片图看,这是斜塔呀!

姓名:陶万春; 时间:2017-05-03 10:40:35

双塔令人深思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7-05-03 11:04:15

拜读学习了!未解之谜,引人入胜。

姓名:骆志方; 时间:2017-05-03 12:49:37

塔不高,院子不大,不影响土堆法的,塔刹虽然重5吨,但它不是合体铸造的,是环一环套的,曾经更换下来的旧物,就放在东边的廊下,一看便知塔刹是如何树立起来的。而像这种方法处理塔刹的还有宁波的天封塔等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7-05-03 14:16:30

谢谢张老师介绍苏州国宝! 赵义方老师:这对塔并不是斜塔,照片中的斜度是拍摄所致。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17-05-03 16:47:34

谢谢介绍!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7-05-03 17:15:17

谢谢介绍!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7-05-03 19:51:04

介绍详细,谢谢!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7-05-03 20:24:29

谢谢祥细介绍,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多多,骆老师讲得有道理。

姓名:钟杰; 时间:2017-05-03 21:06:16

拜读了,谢谢张老师。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7-05-03 21:11:06

双塔之谜经骆老师一讲,是很有道理的。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7-05-03 23:08:24

我们的老祖宗智慧无穷,创造发明了不少古建筑及千古奇迹等,连用至今的科学方法也无法解释,成千古之迷,感叹!!!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7-05-04 15:58:17

双塔距离太近,建筑十分困难,谜!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7-05-04 20:31:35

欣赏了,谢谢张厚培老师!

姓名:张玮峰; 时间:2017-05-05 15:44:30

双塔比肩而立,其景甚美!谢谢张老师的分享!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7-05-09 13:55:38

感谢各位老师关心和鼓励!!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