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人文一脉香
一一莲池书院小记
陶万春
一
到古城保定市区的游客,多到有“几疑城市有蓬莱”的传奇之地古莲花池。别小看这片占地三十余亩的北方园林,它名列中国十大园林之中,且为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园林之一。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电视剧《茶馆》等均在园区取景。
古莲花池集“园林、书院、行宫”于一身,以荷为魂,以荷得名,卓然立身八百年,令文人墨客和黎民百姓心驰神往。尤其是莲池书院,被誉为“清末全国书院之冠”、“北方文化的源泉”。莲池书院培养出了晚清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北洋军阀总统冯国璋、日本宗师学者宫岛大八等。2012年,古莲池更为中国当代文坛冲刺出首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一一莫言。
二
早春三月末,我再次拥入古莲花池,寻觅莲池书院的踪迹。园内西面的君子长生馆内,正在举办“莲池书院专题展”,恰逢几位清华大学的老师正在参观,古莲花池博物馆的刘丹科长担任解说。随着人流漫步,听着详尽的讲解,对莲池书院又有了深入的了解。
莲池书院又名直隶书院、保定书院。由直隶总督李卫在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创建,书院作为北方官为书院的典范,虽始终服务于科举,但又有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历任院长都是大儒名士,尤其在最后两位院长张裕钊和吴汝纶带领下达到了极盛。1887年,莲池书院招收了第一位留学生,即19岁的宫岛大八。他拜在张裕钊门下,师徒相伴8年,宫获得真传,后来成为日本一代宗师。幽静的昆阆院内,黑玉石的“张裕钊宫岛大八师生纪念碑”安然而立,仿佛日里夜里诉说着那段师生之情。
乾隆皇帝曾六次到古莲花池,三次“幸临”莲池书院,还写了五十多首莲池诗。毛泽东也曾于1918年和1952年到过莲池。1952年,毛泽东一跨过莲池大门槛,便说道:莲池有名,是因为莲池书院有名。
十几年前,莲池书院旧址被一地产商购得,建成商业建筑,以致有识之士多年恢复莲池书院的呼吁化作泡影。
三
2012年,保定本土地产企业家张喜顺先生投资亿元,在保定农业生态园内僻地10亩,易地复建新莲池书院。他请来国内顶尖级园林设计家精心设计,并亲自督战,历时四年施工,于2015年建成新莲池书院,圆了无数保定人的梦。
应新莲池书院副院长梁隐泉先生之盛邀,我步入了这个园子。书院濒河临水,由书院和精舍(南园)、书院草堂(北园)三个部分组成。新书院的建筑,充分借鉴了江南苏州园林建筑艺术,传承了莲池书院的艺术风格。园子以莲花池为中心,形成连环水系,叠山竖石,花木扶疏,一派天然景观气象;院子里亭、台、楼、阁次第展开,错落有致,一步一景,如同仙境。
四
新莲池书院礼成,一拨又一拨的文化使者纷至沓来,一场又一场的国学传统大戏接连上演。新莲池书院首任院长郑新芳先生,即是诗人作家,又是保定文化资深学者。在新书院启用之时,他赋诗一首,以示庆贺:
莲池书院名天下,铸就辉煌纪念碑。
俊杰云集皆抱玉,大师迤丽各张旗。
催花西飓黉园毁,给力东风馆舍宜。
喜顺风云天地阔,国学青史写传奇。
新莲池书院的建成,搭上了"京津冀一体化"驱动前行的列车,又迎来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发展机遇,她将不辱文化传承的使命,不负保定家乡父老的期望,必将大放异彩。
如果莲池书院的老院长张裕钊、吴汝纶等地下有知,如果他们今天再到新书院来,定会欣喜若狂、引吭高歌的。众多华夏儿女慕名而至,又怀揣满腹经纶离去,谈笑着走向那沸腾的地方。
再过两个月,新莲池书院的荷花将开,我将复来。若逢着夏雨濛濛之日,闲坐在阆苑舫女儿靠小憩一会,自可听到翠荷上淅淅沥沥的雨声了。
~~乙酉年四月初三日写于府河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