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行(三)遗山墓园
午饭后,在维东会长的引导下,我们向第三个游览点遗山墓园出发。遗山墓园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城南10里的韩岩村北,建于元代,墓主人是元代著名学者元好问,号遗山,忻州人。
元好问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他的诗歌创作颇丰,流传至今的即有1360多首,“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既是他的名句。他的诗继承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跟杜甫的诗一脉相承,他的许多诗被认为是“少陵(杜甫)之后无此作”。史学方面,金灭亡后,他作为金朝元老,以史事为己任,广泛搜集历史资料,编成了野史《壬辰杂编》、《中州集》等,成为后来编纂金史的重要史料。
进入新修的墓园大门,迎面六米多高的铜像赫然醒目,身后双檐歇山顶大殿明显新建,院内两侧建有长长的碑廊,花草林木生机勃发。2013年,当地投资一千多万元,重新修复了墓园,以古朴雅致、大气雄宏的景象重新开门迎客。原有的旧迹古朴凝重,新制宏阔厚重。
园区主要由野史亭和墓区组成。野史亭,传说系元好问编纂野史的地方,民国十三年重建,设计奇特,构筑精巧,雕梁画栋,阴刻斗拱。整个亭子用六根木柱支撑,匾额“野史亭”三字为徐继畲所书,亭内正壁是元好门石刻画像,左右两边是遗山墨迹六种,或楷或草,颇具功力。因他编史不是政府行为,而是以先朝遗民,在野文人的身份,因此冠以“野”字。身后是正厅(青来轩),内有元好问书写史书的雕塑一尊。
在墓园的左侧是元好问墓地,坐北朝南,进入园门,有元代石虎、石羊、石翁仲各一对,墓地的五间享堂中保存有元、明、清历代碑碣25通,详细记载着元好问的生平业绩。封土高3米,直径6米,三尺墓碑上题有“元好问之墓”,落款是“姚奠中 百一岁书”。姚奠中先生曾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元好问研究会会长等职,被认为是研究元好问的权威,2013年重修墓园后,一百零一岁的姚老曾亲临墓园,并欣然命笔“遗山文史双名世,合与金石万古流。”。原墓碑“诗人元好问之墓”由于断为三截用水泥粘合后,字迹难以辨认,已放置在享堂间。据说,墓碑的这一改动,是为了告诉后人,元好问不仅是诗人,还有史学和推进民族融合等方面的重要贡献。但这样的改动是乎又违背了遗山先生的临终亲嘱。
墓园现在是免费参观,据说以前曾有过一枚门券,但只是个别人拥有,反正我是没见过。
遗山墓园
元好问铜像
野史亭院门
野史亭
徐继畲书写的匾额
元好问之墓
残破的旧碑
元好问墓两张门票由山西券友于风才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