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晚钟
迁居翠屏山已有十年了,初来时这里还比较冷清,毗邻的香山美墅刚刚建好,高高的钟楼每到正点时都要敲响,沉闷的钟声带点沙哑,起初听很有点烦,习惯后倒觉得有点人文情调,翠屏山因此钟声悠悠。最美是夏日的傍晚,一边听着蝉鸣,一边望着月亮,钟声准时奏起,勾勒着我的心事。
邓丽君演唱的《南屏晚钟》,我一直以为这动听的音乐是台湾民谣曲子,这南屏是台湾什么地方美景?或是福建那座山叫南屏?歌声似乎叙述着海峡两岸一对恋侣情天恨海的故事。我错了,直到我有机会参加杭州门票邀请展,和南京收藏家刘学林先生游览西湖,方知十几年的错误才得以从心窝里更正过来。这“南屏晚钟”原是西湖十景之一,这么美的名字正配得上隔路相望的“雷峰夕照”。塔的倩影,钟的鸣声,装扮着美丽的西湖是不是醉人心房。南屏山在西湖南岸,收藏家刘学林和我漫步到一个叫净慈寺的庙院,“具平等相”的悬匾高挂在大雄宝殿上方。探访该寺院方知,净慈寺是由五代吴越国钱弘俶为大和尚永明禅师纪念而建,初名则是永明禅院,南宋时改称净慈寺至今。雄浑的大钟则是1984年新铸的,两年后,立碑“南屏晚钟”在亭中。我对刘学林先生说:此碑此亭此钟仿佛是鼓楼大钟亭(南京)在此,不过南屏晚钟确确实实名扬天下。正如旁边的释文说的好:86年11月21日上午10时,大钟敲响了108下,洪洪的钟声以气势磅礴回荡在杭州群山,呼唤着人间的真情,宣告了绝响百年的“南屏晚钟”的新生。
“南屏晚钟”之所以有名,在南宋后,随着钟声阵阵传响西湖上空,诗人们也没闲着,赋予了“南屏晚钟”诗意。如明人聂大年诗曰:柳昏花暝暮云在/隐隐初传一两声/祥榻屡惊僧入定/旅窗偏逗客含情。这首诗读来,想必南屏晚钟为什么叫晚钟了,既有佛意又见情思。清代一个叫侯铨的文人在《南屏晚钟》诗中说:
声喧百八起西泠,敲彻夕阳近翠屏。
闲逐野云停半壑,远随孤棹落前汀。
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屏晚钟眷恋和遐想。
起初,我为什么把西湖的“南屏晚钟”一直认为在福建抑或在台湾,只因一首香港作曲人王福龄,词作家陈蝶衣的《南屏晚钟》歌曲。邓丽君小姐演唱时如诉如泣。她唱出了一个少女在南屏山中游玩时偶遇一个中意人,立时情窦初开,充满了爱的情意,正如《诗经》写的那样:邂逅相遇,适我愿兮。等到她鼓起勇气正欲表白,天却降下大雨,那个意中人消失了身影,从此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未见君子,我心伤悲。相思挥之不去,又上心头。当再次匆匆地走入森林中,在上次相遇的地方等待奇迹的出现,结果看不到他的行踪,心伤和失望,甚至有了“相思有什么用”的念头。听到南屏晚钟敲响那一刻,感受了暖风轻送,于是“催醒了相思梦”,她快步“走出丛丛森林”看到了夕阳红。故事虽说有点雷同历史上的传说,南屏晚钟却奏响了人们美好愿望。邓丽君小姐的演唱也凸透出对故国家园美景留恋的思念。 当我和刘学林先生离开南屏山,正值下午,艳丽的夕阳处在红晕中,我指着红红的大圆盘似的太阳说:太阳您好!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太阳,那就是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