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专列12日游记事——
承德 钱宝林
时间:2017年3月22日
地点:承德—北京—黄村
天气:阴
本来报名时定的是19日从承德乘专列出发奔江西的九江,临出发时又改在22日出发,结果又耐心地等了三天。作为我来说,这次出行意义重大,只因是第一次下江南。心情不免有些激动。想我17岁参加工作到天津去学习,在北京倒车,我国的三大城市便转了两个,实在是幸运。第二年机会又来了,车过黄河大桥,南下郑州,观二七纪念塔,又到了古都开封,游大相国寺、爬铁塔。一个多月的时间,虽然不喑世事,但小小年纪也是开了眼界。从此盼着有机会再飞的更高,走的更远。
可是,这时间老人一年一年地走过,机会却总也到不了我的身边。即便是三年后我穿上了军装,也只是围着天津、北京、河北的地界儿转。复员以后又回到原单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囫囵吞枣地走了一趟大东北,还乘游轮过黑河去了布拉戈维申斯克,可是,我们国家的美好江南呢?还总是遥不可及。2002年,机会来了,到海南。从首都机场起飞,一跃窜到海口,从兴隆呆了三天,鹿回头、大东海、天涯海角,又从美兰机场飞回北京,这梦里江南嘛,只是一划而过,实在是遗憾。2012年,59岁了,天津战友,我的班长大迟兄带我又一次跨过黄河,到银川、到阿拉善,穿越大戈壁,游览了航天城、神奇的额济纳,醉人的胡杨林让我终生难忘。直到退休了,这下江南的美梦还是不能成真。我也是只能在券研网上欣赏金志根、顾宗玲、唐铁柱等老师的文字、诗词和摄影,特别记得金老师的回帖,让我到了江南杭州去找他,他会做东来接待我。我的心里一直存留着感激之情。不仅如此,大西北、云贵川就更是遥不可及啦!还有新疆、西藏呢?哎呀!我这都可能是黄粱美梦喽!
3月22日,集合的时间是六点半,我和老伴还有三个结伴不到六点就来到了离宫旁的小南门集合点,看那里已是人声鼎沸。一辆辆大巴一字排开,一个个导游举着各自带团的号码牌和簇拥在号码牌下的团员、旅行箱一堆一堆的,也算秩序井然,可是,等上车了,人的本能就显漏无疑,尽管是老年团,上车抢座位的本领真的不亚于年轻人。不过,我是不甘落后的,瞅准机会,登车占座,我们五个人便舒舒服服地坐了下来。
(认识一下我的同行人。镜头正面左一是我老伴付春芳,左二是付春芳的小学同学陆桂荣,左三是陆桂荣的亲家公,左四是老付的小学同学季淑琴)
唉!忘了介绍导游了。这导游我认识,她就是去年承德券专委去北京园林博物馆参观门券展带我们先去了爨底下的那个周导,周丽华。我心里想,这一路有了她,不仅好说话近乎些,说不定求她还能淘点门票。这时候,周导发话了:我们先乘大巴到北京,从北京乘专列到九江。刚刚定下神来的团员们有点摸不着头脑,不是从承德乘专列呀!此时,大巴车从小南门出来上了旅游桥又向右拐,直接上了承德市的外环线。
(开朗活泼的周导—周丽华)
天黑了下来,路灯和高楼的装饰霓虹灯都相继地亮了起来,很快又被甩到了车后。车子离开了家乡,在京承高速上疾驶,谁也没有话了,上了“贼船”,听天由命吧。
其实,乘大巴也没什么,一个小时后,看车的左侧,黑乎乎的远山上有了成串的灯光,蜿蜒起伏,我对大家说:是金山岭长城到了,那些灯光,正是装饰在长城上发出的。果然,大巴车慢慢地驶过了金山岭高速收费站。大巴又往前跑了一会儿,下匝道,来到服务区让大家方便一下。隔着大巴的玻璃窗向外望,有灯箱的五个大字清晰地标明“密云服务区”。大家方便后,我给我的同伴们拍了照片已做实录。再回到车上,大家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互相的开始说笑起来。
(大巴到了北京密云服务区休息了20分钟。)
周导告诉大家,车就不停了,在北京十二点四十分发车,我们还要早到一会儿,要通过安检。北京的路越走越亮,也怪,人的心情一顺,车子也快。这不,大巴上了三元桥向右接着跑。跑着跑着,城市的灯光减弱了,高楼大厦少了,下了环路,又朝前走了一段,黄导说起了应该注意的事项。我们是在黄村乘专列,大家准备好自己的物品下车。
下了大巴,我们是在昏暗的灯光下前行的。说是黄村,也不见个标识,只是小小的候车室里和进站口发出萤火虫样的光。原来,这里还有200个北京人的团与我们组成一个大团,共计是600人的专列队伍。那个挤呀,车站的工作人员那个急呀,600人怕是要给这小站挤爆了。连个插脚的地方也没有。人们开始抱怨,我们五个同伴中的季姐把一个新的喝水杯挤丢了,那可是她闺女为她这次旅游特意买的。季姐找、周导找、我们几个也找,求车站服务员找。人太多了,一切都无济于事。看季姐的情绪有点沮丧,我老伴从她的双肩包里拿出也是新的喝水杯递给季姐,这个杯子你用吧,我还没用过。季姐推让不过,收下了。
(我们心里嘀咕着,怎么到这麽个小站乘专列?)
我们的大巴到黄村是十点多一点儿,看候车室里的表快十二点了,车站的服务员也有点耐不住了,开始向月台上放人。不一会儿,月台上就像蜂巢一样沾满了嗡嗡响动的“蜜蜂”。
专列开过来了,又是一番拥挤。待我们坐下来喘匀了气,零点四十五分,专列缓缓地启动了,驶离了昏暗的黄村小站,向南,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