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专列12日游记事—景德镇
承德 钱宝林
时间:2017年3月24日
地点:九江—景德镇
天气:雨
昨晚,先是吃了一餐热乎乎的晚餐,然后入住饭店。看时间才过八点,便约了同伴观赏九江的夜景.
出海宏商务宾馆向右,循着灯火阑珊漫步,呼吸着江南湿润的空气,我们心中的感慨真的是溢于言表。作为一个中国人,享受着现代化科技带来的恩惠,一天一夜的功夫就来到江南,来到绿叶飘扬,鲜花姹紫的地方,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据说,如果乘高铁,从北京到九江也只有五个小时。我们向前穿过一个大的路口,又向前几百米,只见一大组荷花灯映入眼球。
地陪导游小康个子不高,戴了副近视眼镜,有点秃鬓角,与他年轻的年龄有些不符。可是讲起九江,他是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讲到庐山、从浔阳楼谈到宋江的反诗、从李杜白述说起这些大诗人留下的名句、从接我们的大巴车上看到街市雕塑的荷花,他又兴致勃勃说起了九江的市花,那是源自周敦颐的《爱莲说》而命名的。小导游的家乡自豪感深深地感染了我。
(与地陪导游小康照张相。)
九江古称浔阳、柴桑、江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九江有“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之美称。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有三分之二的水域在九江,我们乘车领略了她的风采。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庐山”,我们这次无缘光顾。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林寺”我们也见不到,只能吟诵苏轼的《题西林壁》。还有江西千岛湖的“庐山西海”;中部九寨沟”龙源峡”皆位其境内 。
今日一大早起床,打开三楼宾馆房间的窗户,一股清新的潮气涌入喉咙,再看楼下的平房,湿漉漉的,绿树也是被清洗一般,发出碧绿的颜色,分明是一夜无声雨呀!
七点钟我们登上大巴,第一站便是景德镇。
大约130公里的路程,小康从鄱阳湖讲起,一路地指点江山,使我们不觉寂寞。当小康说,景德镇到了,极目环顾,我觉得有点失望,建筑没有特色,与我们北方的乡镇没什么两样,大多是小楼,外贴白色的瓷砖,两千多年的沧桑寻不见它的踪影。大巴穿过镇子,拐了个弯,小康让我们下车。
见了这珠山官窑的大门和建筑,才感到了一丝景德镇的味道。
天上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我是一手持伞,一手持相机,参观的是一处官窑,珠山官窑。早在1278年,元的统治者就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明时改称“御器厂”,清朝叫“御窑厂”,负责为朝廷烧造御瓷。景德镇的瓷器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闻名于世。现如今,御窑生产的瓷器甚至遗址内出土的复原件或瓷片都已成为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
雨中徜徉在珠山官窑,与古建对话也是件惬意的事。
这官窑的规模和气势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非凡。
制作好的坯胎。
这窑口每年点火四次,马未都、王刚等藏家、名人都曾亲临点火仪式。
巨大的手工作坊的外观是典型的徽派建筑。
古老的技艺散发出现代的光彩。
外卖品琳琅满目,其价格大都能够接受。
展架上的瓷器每一件都很昂贵。
瓷器的器型也是五花八门。
在青花瓷的展架前留个影。
古色古香的洪武阁矗立在珠山官窑的大院中间。
珠山官窑全面展示了御窑当时生产力方式和景德镇最精湛的手工艺制瓷技艺,再现了历史上御窑的神韵。这是一处独特建筑结构的景观,充满着传奇色彩,其结构采用传统的村落与里弄格局,显示出紧凑的巷道空间与院落交叠,是我国古代手工业作坊生产的建筑典范。
珠山官窑现在使用的门票兼纪念票